我到驾校的第一天,教练给了我50块钱:“去超市买包烟。”
我心里一动:“这不是学车,这这是在给我布置任务吗?”
我捏着那50块钱,走进了超市。
没想到一包烟100块!
我心里顿时想,这不是要让我的钱包翻车吗?
自己垫了50块,我心里是有些不甘,但也没有多想,毕竟不就是买个烟,解决掉就好。
但那时,我就想,这50块钱可能不只是买烟那么简单。
学车的第一天,连这种小细节都能给我一点“成长”的滋味。
总之,买完烟,我心里默默发誓:这驾校的奇妙之旅,肯定不止有这点小惊喜。
转眼一年过去,终于拿到了驾照。
想着日子可以轻松点,顺便去驾校溜达一圈,顺便复习复习,回忆下自己的“学车”历程。
教练一看到我,皱了皱眉:“新来的?”
我愣了一下,然后跟着一笑:“是的,教练,请多关照。”
我知道,这一刻,我们似乎开始了一场新的“约定”。
结果教练从兜里掏出100块:“去超市帮我买两包烟。”
我低头看着那100块,心里不禁翻了个白眼:又来了!
这一招熟悉得很,简直可以开个“驾校买烟班”了。
我默默接过钱,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小计划:既然你让我买,那我就给你上一课。
于是,我没有立刻去,而是心想着:“这次,我要让你等个‘半个月’。”
我悄悄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计划好“反击”的时机,接着我就走了。
然后,我消失了。
两周后,我终于回到了驾校。
教练看到我,满脸疑惑:“你买个烟怎么去了这么久?”
我看着他,一脸无辜:“教练,您不知道,我去了好几家超市,都没找到您要的那种烟,我又跑了远一点的地方找,结果这一来二去耽搁了这么久。”
他看着我,眉头微皱,但又没再多说什么。
这时,我心里稍微有点小忐忑,但又有一丝满足感:任务完成了!
就像你不小心给我上了一课,我也偷偷教了你一招。
毕竟,人生这么短,难道不该给自己一些小小的“乐趣”吗?
所以我想,像这种“微妙”的互动,才是真正值得回味的。
有些事,明明看似无关紧要,却能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那50块、那100块,看似简单,却是我们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小缩影。
在这种情境下,你选择直言不讳,还是像我一样“消失一段时间”,巧妙化解呢?
是不是每一次小小的“反击”,其实都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
你怎么看?
在你和别人相处时,像我一样的“反向拿捏”你会如何处理?
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分享一下你的故事,说不定能让你和身边的人,笑得更有意思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