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兴亚的本田难题

冯兴亚的本田难题-有驾

摆在冯兴亚面前有两道难题,一道是广汽本田独木难支,未来何去何从?另一道是研发投入有限,自主品牌如何重振?

自今年2月起,冯兴亚一肩挑广汽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两项职位,这也是其30年职业生涯最沉重的担子。去年同样在低谷完成高层更迭的上汽集团,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已实现公司整体业绩“七连涨”,如果参照上汽,冯兴亚更会“压力山大”。

广汽集团今年年底前会触底反弹吗?

1-7月,广汽整体销量同比下滑12.89%,而且单月销量同、环比均没有出现好转迹象,随着头部车企靠规模薄利多销极限施压,广汽集团整体突围的难度正变得越来越大。

首先看广汽本田现状。今年1-7月销售17万辆,同比下滑19%,目前月销量跌破两万辆,整体或已经处于盈亏平衡边缘。

广汽本田重振与本田在华整体业务走向息息相关。东风本田的现状和广汽本田类似,今年1-7月销售17.3万辆,同比下滑31%。

事实上,本田目前已经很难支撑两家整车企业在华独立发展。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以何种形式携手,已经渐渐露出端倪。

8月18日,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官网披露,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出售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50%股权,挂牌截止日期为9月12日。

目前来看,这50%的股权除了广汽集团和本田方面很难有第三方接手。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的股权结构,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及本田中国还分别持有股权40%和10%。结合中国市场燃油车发展式微的现状,本田方面增加发动机公司股比的可能性很小,而广汽方面有增加整体营收和销量的刚性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汽方面主导这次本田在华业务整合的可能性在增加。而处置发动机业务或只是本田整合整车业务的序曲。

但很显然,如果整合也面临诸多难题,两大整车公司产品本身就相似,能否保障整合后整体销量不减甚至有所增长依然是很大的难题。无论广汽是否主导可能的整合,广汽本田如何重振都是冯兴亚最棘手的难题之一,而且在公司治理上也不像自主板块那样有绝对的自主权。

冯兴亚的本田难题-有驾

广汽集团自主板块重振是广汽存在的意义,目前面临何时能触底反弹的难题,当然也有新成立的华望汽车能否迅速崛起的不确定性。

今年1-7月,两大自主板块全线下滑,其中,广汽传祺销售17万辆,同比下滑20.64%;广汽埃安销售12.98万辆,同比下滑16.05%。

广汽集团整体面临亏损、研发投入强度偏弱,产品竞争力不足的互为因果的死循环。根据广汽集团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1.2亿元-32亿元。广汽集团2022年-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7.07亿元、17.31亿元和18.12亿元,和中国主流车企相比至少有3倍以上的差距。

数据显示,广汽集团今年研发投入依旧没有明显增加,一季度仅为3.771亿元。

未来是加大研发投入还是借力行业,似乎渐渐有了答案。去年6月,广汽集团与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未来将在平台技术、产业链生态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今年3月,广汽投资15亿元成立华望汽车公司,联合华为打造独立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按照规划,品牌全新车型将搭载华为智能驾驶软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等解决方案,首款产品将定位于30万元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8月13日,广汽埃安增资华望汽车6亿元,获得华望汽车28.57%股权。按照广汽官方的说法,华望将成为“番禺行动”振兴自主品牌的重要一环。

在全行业都在比规模、比成本控制能力的背景下,广汽集团目前所走的道路注定会无比艰难。华望汽车能否成为第二个赛力斯,与长安的合作是否还有下文,都将决定广汽的未来发展走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广汽集团真正的发力点又在哪里?

冯兴亚用半年时间布的几步棋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恐怕是能否干出成果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