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万英镑把大众ID.4按地上摩擦,英国保险公司看完测试报告直接降保费15%,推特热搜挂了6小时
银石赛道雨天,时速90公里过急弯,副驾记者全程刷手机,ESP灯一次没闪。《Auto Express》的试驾编辑下车后憋了半天,发了条推:“Chinese EV cured my car sickness.”评论区炸了,点赞最高的那条问:“能不能顺便治治脱欧焦虑?”更狠的在后头——英国最大保险集团DirectLine看完6项魔鬼测试的数据,当天宣布保费下调15%,附赠一年免费道路救援。要知道,他们之前给中国品牌电车定的保费可比油车高28%。
前几天刷推特,看到英国老哥们在车圈吵翻天——一台来自中国的电车卖3.2万英镑,评论区骂声一片:“中国品牌凭啥比大众ID.4还贵?”我替他们算了笔账,突然发现骂的人可能还没看懂门道。
同样装60kWh电池,ID.4在英国标价4.25万镑,特斯拉Model Y要4.7万镑,这台车直接砍到3万出头。配置呢?15.4英寸2.5K屏幕、座椅加热全给你装上,英国本土品牌连方向盘加热都要额外掏1500镑选装。《What Car?》刚把ID.4评成年度性价比之王,奖杯估计还没捂热。
路特斯工程部拿到试装车后,底盘总监Rob开进赛道跑了几圈,嫌弃地说了句:“侧倾像坐船。”于是把后悬衬套刚度从260 N/mm拉到420 N/mm,横向稳定杆加粗快3毫米,还在副车架连接点加了CNC铝制隔震垫。整套动作下来重了不到4公斤,但跑完72小时赛道测试,圈速快了1秒多。英国人在报告里憋出一句:“Now it‘s a Lotus.”中方工程师看完大概挺无奈——咱家买菜车,让你们整成卡丁车了。
电池这块争议更大。英国人对“Made in China”的电芯天生不太信,厂家直接甩出段视频:一辆36吨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从电池包上来回碾三遍,变形量才4.1毫米,电压几乎没掉。现场有个英国陆军少校问了句:“能给我们装甲车供货吗?”这电池单体厚度13.5毫米,铝壳体和电芯之间灌了2毫米气凝胶,热失控蔓延时间延长了17倍。国内新国标要求5分钟不起火,他们做到60分钟不冒烟,还把测试直播放YouTube上。
用车成本这账更扎心。英国油价1.45英镑一升,开油车平均一英里要0.18镑,换这台电车百公里电耗11.9度,按夜间电价算下来一英里只要0.02镑——直接砍到九分之一。伦敦通勤党一年跑1.2万英里,油费能省出两台iPhone 16 Pro Max的钱。车上带V2L外放电功能,6.5kW功率,英国夏天露营季能同时带电磁炉、冰箱和投影仪。隔壁开厢式车的老哥烧汽油发电机,噪音85分贝,对比之下0分贝的电车直接把邻居营位的女朋友都吸引过来蹭电。
后排设计挺打动英国家庭。坐垫下藏了两个14升隐私抽屉,官方说承重3公斤,实测塞28瓶矿泉水纹丝不动。英国妈妈们全家出行,儿童座椅、滑板车、足球、雨靴之前到处滚,现在全塞抽屉里。钓鱼佬更绝,把1.8米鱼竿折三段竖着插进后备箱51升的下沉储物格,再扔20斤饵料无压力。有个评论说得挺逗:“中国人可能比我们还懂Garden Life。”
车机这块翻车了不少品牌。英国本土车机普遍卡成PPT,这台车上了7纳米芯片,安兔兔车机版跑分58万。小窗模式能让导航、Spotify、WhatsApp三开不卡,灵动岛显示充电剩余时间。云端应用不占本地存储,TikTok、Disney+秒开,停车充电15分钟能把剧集刷完。推特上#CarPlayIsDead#的话题挂了6小时,苹果英国公关部估计那晚没睡。
充电速度让英国国家电网有点紧张。市面上50kW快充桩占六成多,这车直接配150kW液冷桩,10%到80%只要17分钟。希思罗机场服务区实测,室外8度环境,充电曲线全程145kW不掉。工程师算了下:十台车同时充相当于半个足球场空调全开,郊区变压器可能扛不住。厂家宣布2026年前自建1000座光储充站,英国政府补贴30%,顺便还拿了个绿色基础设施奖。老百姓才不管电网哭不哭——一杯Costa咖啡没喝完,电满了。
英国一年156天下雨,路面常年像抹了黄油。这车把TCS做到电机扭矩响应10毫秒级,每秒扫描路面200次,轮速差1%就干预。回到开头说的银石赛道那次测试,雨天湿滑路面,时速90公里过急弯居然能稳成这样,副驾记者全程低头刷手机,连头都没抬。
保险公司那边反应更直接。英国保险公司本来给中国品牌电车定的保费比油车高28%,结果看到这车通过了50公里时速中心柱碰撞、8根钢针同时穿刺、950度火焰燃烧130秒等六项测试,电池零热失控。DirectLine直接宣布保费下调15%,还赠一年免费道路救援。车主能省380英镑,相当于三年Netflix会员。
吉利西安基地每60秒下线一台车,物流用5G小车,电池包从隔壁宁德时代工厂直送总装线,距离680米,时间误差正负3分钟。《金融时报》记者参观完写了句:“If Tesla is the iPhone, Geely is the Toyota of EVs.”国内订单排队三周,英国右舵版排产半年,销售顾问笑着说:“早下单早提车,晚下单等中国春节。”
上市100天交付5万辆,英国人问产能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其实哪有什么特别,无非是600多台机器人、焊接全自动化、零库存物流这些工业基本功。只不过当这些基本功组合在一起,再配上英国人看得懂的价格和配置,市场反应就变得有点意思了。
有些门道,点到为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