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遇到过那种一眼望不到头的长下坡?尤其是自驾去云南、贵州、四川这些山多的地方,一路上坡下坡,心里没点数还真有点慌。
前阵子看到个让人揪心的新闻,说昆磨高速上有段27公里的大长坡,因为刹车失灵出了大事故,上百条命没了。现场还立了块警示牌,字面意思就是“别拿命开玩笑”。看得我后背发凉,这哪是普通警告啊,就是在喊话所有司机:别以为你开的自动挡,就可以啥都不管!
说实话,现在很多人买车都是自动挡。图个省事儿嘛,不用频繁换档,也不用担心熄火。但问题来了,有些朋友把这份省事当成了理所当然——D挡一路到底,不管什么路况都不带切换一下。
之前浙江有位女司机,下12公里的大斜坡,全程挂着D档,等刹车冒烟才问副驾驶:“仪表盘那个黄灯亮,是不是出问题啦?”你说气人不气人?这种情况可不少见。交管部门的数据也很扎心,大部分因为刹车失灵导致的事故,都跟自动挡有关。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就是大家对发动机制动这回事儿太不上心。很多老司机一提起手动模式或者L档(低速档),脑子里第一反应都是“平时根本用不到吧”,甚至觉得那些功能纯属摆设。
但只要你跑过一次真正的大长下坡,你就知道,这些按钮和功能绝对不是装饰!连续十几二十公里往下冲,那种感觉跟坐滑梯差不多,如果全靠脚踩刹车来控速度,很快就会发现——怎么越踩越软、越来越没有反应?
这是因为长期制动摩擦产生高温,把刹车片直接烤糊了。有老司机测过,在那种超长陡峭的高速公路上下行道上,刹车片温度能飙到五六百度!这个时候再想停车,只能祈祷自己运气好点……
还有更离谱的,我听说有人为了偷懒,用树枝卡住油门,让汽车自己溜。这都2023年了,还有这么操作的吗?现在的新款车型虽然配备了一堆智能辅助系统,但它们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的判断力,比如碰到连续急弯或者复杂地形的时候,“聪明”的系统也可能傻掉,还照样给油门加速。这要是在大斜坡上,可不得出事吗?
所以说啊,无论科技怎么进步,该懂的一些基本常识还是得懂。不然再好的安全配置也是白搭。特别是遇到那种连续好几公里不停歇的大下坡,一定记住:
1. 别死磕一个D档
如果导航提示前方有超长或陡峭的下坡路段,可以提前切换到手动模式(M)或者直接挂L(低速)/2/3之类的小齿轮位置,让发动机帮忙拖住速度,而不是光靠脚上的一块小踏板。
2. 别嫌麻烦
每次降一点速度,多降一级档位,其实比一直紧张兮兮地捏着方向盘和猛踩刹车轻松多了。而且还能保护你的爱车,不至于半路罢工。
3. 观察仪表盘
别等黄灯红灯全亮才意识到事情严重。如果发现转速忽高忽低、车辆开始发抖,要赶紧找安全带避险区停下来检查一下状况,比什么都重要!
4. 科技不能完全依赖
即使你的爱驴装备齐全,各种智能辅助驾驶也只能锦上添花。在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自己判断和操作。一味相信机器,就是给自己挖坑跳。
我一直觉得,现在很多导航软件提醒限速提醒收费站挺贴心,要是哪天能在进入特大连环弯或超长陡坂的时候弹窗推送个“小白专属”教学视频,说不定真的能救不少新手司机一命呢!
写这些,并不是吓唬谁,也没必要嘲笑谁不会用低档啥的。我身边不少朋友刚拿驾照时,对这些细节压根没概念,上完科目三之后,再难一点的问题基本没人讲。所以咱们互相提个醒,下次自驾游碰见这种魔鬼级别的大斜坂,可千万不要逞强耍酷,更不要偷懒贪方便,好好利用汽车自带的小技能,把旅途变成享受而不是噩梦吧!
各位平时开自动挡有没有遇见类似情况?欢迎评论区聊聊,你还有哪些防止“溜溜球”式失控的小妙招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