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交“智商税”了:车企吹上天的自动启停,正偷偷毁掉你的发动

上车第一件事,关掉自动启停。

这个动作,已经快进化成一种肌肉记忆,一种现代驾驶员的被动技能,优先级甚至高于系安全带。

车企们把这玩意儿吹得天花乱坠,什么环保先锋,省油黑科技,搞得好像你每次红灯熄火都是在为亚马逊雨林积功德。

但现实是什么?

现实是,当你在晚高峰的十字路口,体验着发动机熄火-点火-哆嗦-熄火-再点火-再哆嗦的无限循环时,那种感觉,就像开车的时候旁边坐了个帕金森患者,每隔几秒就帮你拔一次钥匙。

别再交“智商税”了:车企吹上天的自动启停,正偷偷毁掉你的发动-有驾

你瞬间就悟了。

这根本不是为了给你省油,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大型的、带有表演性质的工业艺术,而你的钱包和耐心,就是这场艺术的唯一耗材。

车企们不装了,摊牌了,这玩意儿就是现代汽车工业长出来的一个阑尾,平时没感觉,一发炎就要你命。

所谓的省油,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玄学。

车企宣传册上那个金光闪闪的“最高节省15%燃油”,你信吗?

这个数据,就好比方便面包装袋上的“图片仅供参考”,参考的可能是另一个次元的方便面。

博世当年在欧洲测出来的数据确实好看,能省8%到15%。

为什么?因为欧洲红灯动不动就90秒起步,长到你都能下去打套军体拳再回来。在这种“贤者时间”里,熄火当然省油。

但这里是中国,朋友。

我们的红绿灯突出一个“短平快”,大部分路口连30秒都不到,主打一个效率。

这就坏了菜了。

发动机重启那一瞬间的油耗,是怠速的三倍。就好比你为了省一毛钱电费,选择把家里的冰箱反复断电重启,最后电费没省下来,冰箱先给你干报废了。

业内有个不成文的说法,20秒是临界点。停车超过20秒,启停能省点油;低于20秒,它比你怠速还费油。

现在问题来了,在国内哪个大城市的市区路况,能保证你每次红灯都停够20秒以上?

在北京西直门立交桥上,别说20秒,你能往前挪20厘米都算你赢了。

在那种蠕行状态下,自动启停这个功能简直就是“颠勺大师”附体,把你的发动机当成一口锅,在那儿反复地点火翻炒,就问你怕不怕?

这哪是省油,这是往功德箱里扔游戏币,属于一种赛博行善,感动了自己,恶心了发动机。

别再交“智商税”了:车企吹上天的自动启停,正偷偷毁掉你的发动-有驾

就算,我是说就算,你运气好,每天通勤路线都是90秒大长灯,一年下来省了那么几百块油钱。

恭喜你,接下来准备迎接一场盛大的“回血”。

因为自动启停这套系统,本质上就是一个“付费订阅”的坑。

为了应付频繁启动,搭载自动启停的车必须用一种叫AGM的专用电瓶,我们管它叫“能量盒子”。这个盒子,价格是普通电瓶的三倍,差不多1500块起步。

而且这玩意儿特别娇贵,寿命只有两三年。你去4S店换一个,连工时费奔着两千就去了。

你辛辛苦苦一年,靠着熄火积攒下来的那500多块油钱,在换电瓶的那一刻,不仅要全部吐出来,还得倒贴一千多。

这套路,讲真,有点666。

更骚的操作还在发动机里。

车一熄火,机油因为重力流回油底壳。再启动的时候,新的机油膜还没完全覆盖到位,活塞和缸壁就开始“干式摇滚”,金属磨金属。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对钱包的敏感度已经超过了对腰间盘的敏感度。这种磨损,听着都肉疼。

一次两次无所谓,但你架不住它一天来个百八十次啊。这已经不是在开车了,这是在对你的发动机进行一场漫长的凌迟。

别再交“智商税”了:车企吹上天的自动启停,正偷偷毁掉你的发动-有驾

出租车跑五十万公里发动机可能还好好的,你这车天天在市区里“启停乐”,几年下来,发动机的磨损比那出租车还惨。

这不是开车,这是赛博盘核桃。

那问题来了,既然这玩意儿这么反人类,用户怨声载道,车企为什么跟中了邪一样,非得把它当成标配?

答案简单得让人想笑:为了考试。

自动启停,就是车企应付工信部油耗测试的一张“作弊小抄”。

国六排放标准越来越严,就像学校里的期末考,一年比一年难。车企为了让自己的“成绩单”好看一点,就直接把欧洲同学的答案拿来抄。

在那个标准化的测试工况里,自动启停能让油耗数据瞬间下降8%,效果拔群。

这就像你考试前吃了个“聪明豆”,考场上智商爆表,交卷出门立马打回原形。

车企们靠着这个“金钟罩铁布衫”,在考场里混得风生水起,成功拿到了准考证。至于你这个买家,出了考场之后,每天要忍受“聪明豆”的副作用,那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他们成功地把法规的压力,转移到了消费者的钱包和耐心上。

这操作,三体人看了都得气得从电脑里爬出来给你点个赞。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缺德,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更别提那些隐藏的危险了。

坡道起步,发动机给你一停,刹车助力可能瞬间就没了,新手司机直接上演“速度与激情”之倒车入库。

下暴雨,路面积水,你战战兢兢地往前开。这时候自动启停一“开窍”,在水里给你熄了火,然后又“悟了”,试图自动点火。水一吸进发动机,恭喜你,缸体直接报废,保险可能还拒赔,理由是你操作不当。

我真的会谢!

这已经不是产品设计了,这是在设计一场随机的、充满戏剧性的意外。

我突然想起我楼下那家快倒闭的兰州拉面,老板说只要撑过这个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车企大概也是这么想的吧。

面对用户的抱怨,车企的解决方案也越来越“智能化”。

以前还给你个物理按键,现在直接给你藏到三级触摸菜单里,让你关一下都像是在解锁手机里的隐藏彩蛋。更有甚者,直接取消了关闭选项,主打一个“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以至于二手车市场都出现了奇观:带物理关闭键的老款车型,价格能比新款高5%。

简直是魔幻现实主义。

所以,自动启停的终极真相是什么?

它不是一项技术革新,而是政策与商业博弈下的畸形产物。

它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不务正业”:一个本该让车更好用的功能,最后却成了一个需要用户手动消灭的诅咒。

它的存在,最大的贡献可能不是省了多少油,而是让广大车主深刻地理解了一个道理:

并非所有名字里带“自动”和“智能”的东西,都是进步。

有些,纯粹就是惩罚。

随着新能源车的大规模普及,这个典中典的玩意儿也快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也算是一种解脱吧。

下次当你上车,条件反射般地按下那个关闭键时,不必有任何怀疑。

你不是在拒绝科技。

你是在拒绝被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反复收割。

这,就是成年人的智慧。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