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市值冲击八万五千亿,比亚迪已超越

这会儿,绝大部分人还在为了年终奖几位数的事情皱眉头呢,反倒是在特斯拉股东大会上,大家竟在热烈讨论一个吓人的数字:1万亿美元。

这次前所未有的CEO薪酬计划,在股东大会上得到了超过75%的支持,意味着只要马斯克达成目标,他就能领取人类史上最高的工资单。

这份方案设置了12轮股票激励,马斯克只要在未来十年把特斯拉的市值从现在的1万亿美元提升到8.5万亿美元,就能拿到这些奖励。

特斯拉市值冲击八万五千亿,比亚迪已超越-有驾

这意味着,公司得再成长7倍左右,这事儿比中彩票还难呢。更加重要的是,前10次的激励,每次都要让市值涨5000亿美元,而后两次则要每次增加1万亿美元。

仅靠市值还远远不够,特斯拉还给马斯克规划了营收的里程碑,起点是年度调整后利润达到500亿美元,最终目标则是达到4000亿美元。

要知道,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的调整后利润还只有42亿美元,离那4000亿美元的目标差了好远啊。这一翻几百倍的差距,真让人忍不住心里打鼓。

挺有趣的,这笔天价薪酬其实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之前,马斯克在2018年的薪酬方案被特拉华州法院给撤销了,为了避免像这样的官司,特斯拉干脆把公司注册地搬到了德克萨斯州。

特斯拉市值冲击八万五千亿,比亚迪已超越-有驾

董事会的意思很明白:换个更“友善”的地盘,让股东的话语权更有份儿。从法律争执到“迁址”,这一系列动作其实揭示了一个核心问题:马斯克对特斯拉的控制程度到底到什么份上?

新方案一旦敲定,马斯克在特斯拉的持股比例就会从大约13%涨到25%,股份数量也会增加超过4.23亿股。

这个25%的比例可不是随便定的,马斯克自己在2024年初就说过,没有达到25%的投票权,他对把特斯拉打造成AI和机器人领域的领头羊这事儿“感到不太放心”。实话说,这不光是个薪酬问题,更像是一场权力的再安排。

特斯拉市值冲击八万五千亿,比亚迪已超越-有驾

散户力量与质疑声浪的拉锯战

要说这次投票能顺利通过,散户投资者的努力功不可没。2024年的方案投票里,除去马斯克和他兄弟持有的股份后,有72%的投票权股份赞成,散户投资者大概占了股东总数的三成左右。

特斯拉很明白散户的份量,因此特意建立了一个“投票给特斯拉”的网站,还让Optimus机器人出场拍宣传片。这个招数真挺奏效的,毕竟在不少散户心里,特斯拉等于马斯克,马斯克要是走了,股价估计就得大跌。

可是,机构投资者可没那么好哄。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作为第六大外部股东,直接投了反对票。有些代理咨询公司也提到,这个方案的“薪酬跟业绩结合得不够紧密”。

特斯拉市值冲击八万五千亿,比亚迪已超越-有驾

来自马斯克铁杆粉丝中最让人心碎的质疑是一位曾在特斯拉工作的前员工在社交平台上发声:说CEO的薪酬太高了,几乎赶不上通货膨胀,还会远远落后于标普500指数。

反对者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马斯克眼下掌握着好几家企业:SpaceX、X平台、xAI人工智能公司,分心肯定免不了的事。

特斯拉2024年的汽车交付量大约是178.9万辆,比去年同期少了1.1%,也是上市以来第一次出现同比下降。

而且,比亚迪在2024年以25.6%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车的销量领头羊,而特斯拉的份额只有11.4%。曾经的霸主被后来者追赶,这事儿说明不少问题。

特斯拉市值冲击八万五千亿,比亚迪已超越-有驾

再看看那些“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像是方案里提到的运营关键点之一,就是要累计交付2000万辆特斯拉汽车,可目前特斯拉才交付了大概800万辆左右。

确实挺震惊的,目标是要量产100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可实际上Optimus还处在研发的初期阶段,交付给客户的根本没有,一点点的产量也就几百台罢了。

马斯克当年曾说2019年会有100万辆机器人出租车跑起来,结果到2025年才在奥斯汀测试了几十辆车,这“画大饼”的本事确实不赖,但能不能实现,还是得打个问号。

特斯拉市值冲击八万五千亿,比亚迪已超越-有驾

一位分析师坦言:“这更像是签给摇滚明星的合同,而不是上市公司CEO的薪酬方案。”没错,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上带着机器人“共舞”、预言Optimus能将全球经济提升十倍、扶贫见底,这感觉简直就是一场科技的表演。

不过呢,商业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业绩支持,没有实际的成绩做后盾,那些空口说白话的豪言壮语,终究会变成笑话。

方案一旦被接受,特斯拉的股价只涨了1.2%,市场的反应还挺复杂的——一边盼着马斯克能搞出点让人惊喜的事,另一边又不太敢百分百相信他能把市值冲到8.5万亿。

特斯拉市值冲击八万五千亿,比亚迪已超越-有驾

说到底,目前市值最大的公司苹果也才刚过3万亿美元。要是特斯拉能冲到8.5万亿,那得像是再造两个苹果再加上一份微软的规模,难度可想而知呀。

十年之后,这场疯狂赌注的结果自然会水落石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成也好败也罢,马斯克和特斯拉这对“搭档”早就彻底改写了现代公司治理的规矩。

当一个人的个人魅力、商业才能和争议性都达到巅峰时,传统的企业管控体系就会被精确地推翻。也许,这正是万亿薪酬方案背后那些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的核心所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