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车五天,感觉真不少,我还真挺喜欢跟官方群里的人聊车。说实话,新车异味这个问题,也真是个洗醒脑的事。你知道,我自己也买了个碳包,挂在车内。还在网上找了空气清新的喷剂,用在空调内循环里喷一下。喷完后觉得挺香,也算给自己找点浪漫。(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到异味,那个新车带来的难闻味道,确实挺折腾。有次我朋友坐我车,闻了一下,说:这车挺新鲜的嘛。结果我半开玩笑:新鲜?这是‘化学实验’的味道嘛。但我自己体验过,最管用还是通风和暴晒, Clearance我还真测过得挺快。车子放在太阳底下晒个一小时,然后用钛七的高温消毒,效果不错。虽说说白了,那个高温消毒功能可能用得少,但你说它在车上的价值,还是够贴心。这个功能,要在手机App操作,下次尝试去试试。至于效果,嘛,不经常用也没人会怪我吧。
(跳跃一下,存疑:我其实不确定是不是每个钛七都带这个功能,反正我的是有的。有人说,车子越大越难清理异味,其实也不一定,关键看密封性强不强。——对吧?)
车内空间有点亏待我。虽然看着那么大,坐进去一点储物空间都没有。除了后备箱,真能放点东西,剩下中控和扶手箱两个地方,容量就那么点。塑料硬得很,刚开始以为副驾像个大抽屉,结果打开一看,容积小得可怜。买了一堆置物袋放里面,也能堆进去一些东西,但效果嘛,还是勉强维持。其实我还挺好奇,为什么用那么大个车体,硬塑料做的地方,软一点的设计都没有?我猜,可能是成本考虑?也可能是为了减少重量,硬塑料更轻(这点我没深入了解,说不准呢)。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特别买了中控下面的置物托垫,感觉,不买这个就像是把东西暴露在风中。东西乱滚,还容易发出异响。尤其是门边、扶手那些硬塑料区域,没有软垫的话,震动声特别明显。你会不会也有那种感觉,尤其在颠簸路上,那塑料直挺挺的,总觉得车子在走动的同时吱嘎作响。我试过用胶垫贴在那些地方,效果挺明显。
(顺便插一句,你们平时洗车会不会用自动洗车机?我还真是研究过,很多智能电车在自助洗车时,操作不当就会损伤大件。有人说,操作没问题的话,也别太相信全自动能护得了你的车,毕竟机器也会出错。探索这个疑问,是不是我太谨慎了点?)
至于洗车模式——你们知道我其实每次都怕手一抖,洗车的时候刮刮碰碰什么的。钛七的洗车模式还算贴心,菜单里一找就能点。它会自动关闭一些辅助功能,比如后视镜收起,自动挂N档。这个设计挺聪明,我之前试过没挂N档,车就开始跟我抢跑了,挺惊悚的。挂N档,车子就像听话了,传送带上也更安心。其实挂N档这个事,挺难操作的。以前用别的车,挂N档要有点技巧,感觉像在做武林秘籍。但钛七这个操作还算顺手,只要点菜单点得对。每次安排洗车,都得拉开车门,踩够刹车,点掉它,才能让自动功能休假。我还总想,为什么现在的车,挂N档这么难?难归难,倒也惯了。倒车入库也别操作太快,一次没成功,心里就啰嗦:这车是不是故意整我。
(差点跑题了,但说真的,自助洗车这个事,估计还要看技术成熟度。你知道吗,有次我在加油站旁,几台车排队洗车,旁边的工人说:这自动洗车头两次都卡住。我想:要不要自己花个教育学培训,教教它们?)
说到市场形势——今年经济是真的差。你们知道我在提车那天,上牌现场稀稀落落。相比去年,我第一台车排队都排到天荒地老。今年,光我们这两个车在排队,上牌的人像赶集,我还调侃同行:别逗了,全市场都在‘寒冬’,哪还有多少人敢买新车?这让我发思考:是不是新车市场真的凉了?还是只是暂时的?去年那波报复性消费,我倒还以为能持续点,现在看,可能也就是虚火罢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也在猜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
讲了这么多,最后关心的其实还是——怎么应对存放空间不足的问题。别看我一直调侃塑料难缠,实际上有个简单办法:多用点收纳袋,尤其是那些能折叠收纳的小包。像我用的那种多层挂钩,挂在门上的储物槽,那样可以腾出点空间。车内的空间怎么做减法,其实还得靠加法,多点收纳袋、置物箱配合使用,才能略微改善点。你们平常会遇到哪些空间难题?有没有超级隐藏神器推荐?
好吧,反正也到这儿了。这些天用了几次洗车模式,确实觉得挺方便。对了,还有个点忘了说:你们会不会觉得车子异响变多了?我发现,硬塑料配件咔嚓咔嚓的声音,多了不少。想说,可能用久了,这些硬塑料就得磨合一下吧。
(今晚还得调调车机设置,看哪个按钮能让车子更顺心。)
问题来了,要不要考虑,未来的车会不会都变软包设计?可留意这点,可能会像家里的沙发一样舒服。你们觉得呢?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