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只剩下这6家中国汽车品牌,专家预判一汽红旗凭借深厚底蕴和卓越新能源表现成为领头羊,市场格局或迎来巨变
这话听得多了,但没有一股脑相信的冲动。你未来中国车市,能出来个真正代表国家的品牌,绝非只是吹牛。
先说一下一汽红旗。这辆车,其实我从几年前就开始关注了。你别觉得它代表的只是个豪华牌子,更多的是内在底蕴和技术实力的积累。难怪很多同行会意识到,这干的远不止旗袍和豪华那么简单。未来红旗有望把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新能源技术结合,做出符合当代需求的高端智造。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红旗天工05的推出,似乎是这个战略的缩影。2025年2月26日那天发布的纯电中型车,厂价15.98万到22.28万。这对于不少消费者,试想一下:一个老牌豪华车企,推出年轻、运动取向的车,还是纯电,价格能做到相对平易。价格这里可以咂摸一下——在这个价位,竞品基本是一些合资品牌,如大众ID系列,或者一些新兴国产品牌的高端车型。
但红旗的外观设计,真是别有用心。那立体浮雕的进气格栅,像张扬又不失优雅的凤羽,金属纹理看着就高端大气。而灯组搭配极光之翼,也让人一眼就认出来了,辨识度极高。这种颜值+识别度对品牌积累,是根本的。
空间方面也毫不含糊。长宽高分别是4820mm、1915mm和1480mm,轴距达到2900mm,空间堪比豪华C级车。这意味着什么?后排更舒服了,乘坐体验提升一个档次。想象一下,朋友坐里面,感叹这车空间真大。其实很大一部分还是因为车身设计得合理,纯平地板,长途乘坐不累。
动力怎么说,我看评测车搭载后置单电机,210kW功率,扭矩317牛米。容量85kWh的磷酸铁锂电池,纯电续航高达750公里(这个数字实际上有点估算,但场感还算靠谱)。操控方面,动力平顺,灵活操控,这些年磁极、换电、续航变化太快,不确定未来能否持续维持这个高水准。
智能驾驶方面,红旗表现也不错。配备L2.9级智驾系统,加上城市和高速的NOA,无人辅助让人觉得安心。全场景智能泊车辅助,尤其在城市堵车时用起来,真省心。
这个价格,大概还是有点良心价,跟同级别的新能源车比,的确更猛一些。对比吉利、长安这些后起之秀,它的技术、底蕴、品牌影响力也更胜一筹。不过坦白说,这也带来另一问题——这靠谱、成熟的品质会不会养成一种固化思想?毕竟,传统车型积淀了这么多年,新能源又是新战场,不存在硬烂的可能吗?
中间我还在想,假如未来市场真如预判,剩下6家中国品牌能活下来,其他的会被挤压到什么地步?有人说,国内竞争太激烈,关门也是正常。其实我觉得,还是得看底气——研发、供应链、渠道的布局。供应链就像厨房的食材。你如果没有稳定而优质的食材,做出来的菜天然难吃。
就拿这次红旗天工05说事,笔者我对它的期待其实也蛮低的。曾经以为:高端车不就个品牌样子,要技术没技术,要颜值大气没大气。没细想过,国产品牌靠技术突破,未来其实是可能逆转的。为什么?因为研发流程,不就像盖房子那样逐层推进吗?准备材料、打地基、建框架,再到装饰。每一步都得稳,才能快。
但你知道吗?研发成本那个高啊。研发一个车,起码要几百万到上千万人民币,不能说扔就扔的。而供应链一旦卡壳,整车都跑偏。直白点说,供应链就像厨房的原料一旦短缺,菜就做不好。这就像我朋友说的,你看看那些品牌出问题,基本都跟供应链有关。其实他们也在尽力突破,比如采用双供应商方案,但这玩意,并不是说切换就能随时切。
到了新能源这些细节也更重要。电池、安全、充电速度。你别以为只要续航足就行,车子更像手机,要更新、稳定、便捷。市场上有的车,续航几百公里还不错,但充电体验很差,经常充不起。我怀疑,一些信用在快充上的车,能撑多久?估计能撑到下一次电池技术升级吧。
这让我躺在沙发上,把这车说到底还是要用多少年的问题再问自己:我买车最看重什么?是不是那个能用五年、十年的设计理念?新能源车更像是大规模试验品,充满变数。车企们都在试错,价格、技术、市场,都在探索中。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是我还是觉得,未来市场会集中在少数几个品牌手中。比如那些有底蕴,又敢于投入研发,考虑供应链稳定的品牌。像我刚才提到的几家,可能会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你们觉得,像红旗这么理想+实用的组合,能成为真正的领头羊吗?还是只是个看起来不错的样板车?这个答案,我还没有完全想清楚。
还有个问题,放在脑袋里的,也许还有点盲点。像中国市场,消费者对新技术接受度,和对品牌认知关系其实比想象中还复杂。有个朋友说:我更喜欢用朋友推荐的车,因为看得懂的技术,心里更踏实。认知本身也是一种消费惯,不是技术领先就能赢的。
最终,我觉得,行业的格局还是要等时间检验。未来那6家能留下的品牌,可能会在某个细分领域,形成垄断。而红旗背后那份不断积累的底蕴,也许会让它在这轮变革中,走得更稳一点。
你怎么看?是不是觉得,未来的龙头其实还藏在某个角落?我倒觉得,汽车这东西啊,不像手机那么攀登高峰,它更像很多累积的小链环,谁断了就得换全车。
这所有推测,其实都只能算猜答,不确定性太大。你觉得呢?也许下一次,忽然有人拿出超高续航+极快充的新技术,颠覆一切,也说不定。
(这段留白,等会儿再补充更多想法)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