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由中国全资控股的芯片公司,最后竟然只剩下1%的表决权。对此,中方立马宣布:“禁止安世中国工厂的产品出口。”不过,荷兰方面似乎不打算罢手,反倒越发严厉,把安世中国公司的系统权限全部切断,还曝出将不再支付安世中国区的工资报酬。
毫无疑问,这荷兰政府似乎打算跟着美国一路走到黑,即便如此,安世中国也不甘示弱,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让荷兰和整个欧洲都措手不及。欧洲内部甚至还发出了一份联合声明,反应激烈。
那么安世中国到底说了些什么?难道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会变成下一个韩华集团吗?
安世中国爆出重磅新闻
掏空股份和高层,荷兰政府想要彻底赶走中资企业,不仅关闭了中国团队与安世半导体总部的账号和系统权限,还宣布不再支付中国地区的工资和报酬。
面对荷兰政府不断加码抢夺安世半导体的行动,安世中国区毫不示弱,直接正面硬刚荷兰。
10月19日,安世半导体中国区出来了一份声明,仔细一看,大体就是这三方面的意思。
一是更加清楚地说明,安世半导体是一家拥有纯正中国背景的公司。
安世中国区正式表态啦:对于那些没有经过企业内部正规审批流程,直接由外部传达的指令,就算是通过内部邮件系统发出来的,公司员工都可以有权直接拒绝执行。
这个声明也算是暗示了安世中国的明确态度:对于荷兰方面单方面决定更换CEO的事情,安世中国完全有权不予理会,表示不认可。
安世中国在邮件里特别强调了,位于中国本土工厂的员工工资,都是由国内相关公司负责支付的。
可以看得出来,安世中国已经准备好了最坏的情况,要是荷兰那边不取消之前做错的决定,安世中国很可能会彻底与安世荷兰在业务和管理上彻底分开来。
荷兰跟着美国的节奏,把国家安全的概念泛泛泛地扩大,这有点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契约精神。他们用行政手段不正当地干涉企业内部的管理事务,目的嘛,也就想阻碍中资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中国可不能让他们得逞呀。
就是说,接下来会不会是韩华集团?
你得晓得,东莞那边的工厂啊,占了安世半导体全球70%的最终产品出货额,而现在中国商务部已经正式发出通知,对安世半导体的一些特殊成品芯片、分立元件啥的实行出口限制措施。
同时,关于他们的工艺配方、设计布局以及测试程序这些“生产性技术资源”的跨境转让也被限制,不能提供给中国以外的客户。
这一举动,顿时让欧洲内部的人都开始慌乱起来。
欧洲汽车制造协会(ACEA)发出了一份声明,来自欧洲的16家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联合喊话:眼下欧洲的汽车芯片供应紧张这个事儿真得赶紧解决了。
实际上,一辆完整汽车所用的高端芯片数量相对比较少,可以准确统计;不过,它所需要配备的各种分立零件数量则非常庞大,可能达几百甚至上千种。
所以,这也就难怪荷兰方面会着急采取行动,硬是要把安世半导体揪过来了。
不过,随着中方的反击,欧洲这个以汽车制造为重的大市场,高度依赖庞大的、价格起伏挺大的零件供应链,一旦这条供应链出点问题,欧洲的汽车工业很快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更让人担心的是,全球芯片代工厂分配给车规级芯片的产能比例一直偏低,长期维持在总产能的3%以下。
导致这个产能分配偏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上大部分公司对投入车规级芯片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因为成熟工艺的车规芯片利润空间比较有限,比起手机、个人电脑等消费级芯片,缺少明显的利润优势。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芯片代工刚开始起步的时候,依靠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优势,全球车规级成熟芯片的产能也逐渐向中国汇聚,趋势越来越明显。
正是这个原因,成为了闻泰科技在这次谈判中的关键筹码。
对于荷兰来说,本来打算靠强取安世科技,来打破中国在新能源车芯片供应商的垄断局面,顺带把欧美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收入囊中,又可以对中国的车企施加一定的战略限制。
可是,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安世中国想摆脱荷兰总部的掌控,更要命的是,荷兰借着国家安全的名义,私底下却与美国关系紧密,所以中国完全可以采取反制措施,比如对韩华集团就有示范作用。
中国外交部早就表态了,敲诈勒索对咱们没啥用,要是荷兰非要走到尽头,中国也会坚决维护自己企业的合法权益。#MCN双量进阶计划#
来自《每经记者实地走访风波中的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原料短缺、出货受限、员工计划实行“上四休三”》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