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增程车

什么叫增程车-有驾

增程式电动车(Extended-Range Electric Vehicle,简称EREV)是一种介于纯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之间的技术路线,近年来因其独特的动力架构和实用性逐渐受到市场关注。其核心原理是通过燃油发动机为电池充电,再由电动机驱动车辆,本质上仍属于电动车范畴,但通过"增程器"(即燃油发电系统)解决了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问题。以下从技术原理、市场现状、优劣势及未来趋势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技术原理:电动为主,燃油为辅
增程式电动车的动力系统由三大部分构成:
1. **动力电池组**: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直接驱动电动机带动车轮,电池容量通常小于纯电动车(如理想L9电池容量为44.5kWh,而同级纯电车多在100kWh以上)。
2. **增程器系统**:由小型燃油发动机(多为1.2L-1.5L排量)和发电机组成,当电池电量低于设定阈值(通常20%-30%)时自动启动,但仅用于发电而非直接驱动车辆。例如岚图FREE的增程器热效率达41%,发电效率优于传统燃油车。
3. **电控管理系统**:智能分配电能,优先使用电池供电,增程器作为"移动充电宝"延长续航。

这种设计使车辆始终由电机驱动,保留了电动车加速平顺、噪音低的优势。根据百度百科数据,增程式电动车在满电满油状态下综合续航可达800-1200公里,远超一般纯电车型。

二、市场现状:从争议到主流选择
增程式技术并非新概念,早在20世纪初费迪南德·保时捷就设计过类似车型。但现代市场化应用始于2010年后,以通用Volt、宝马i3增程版为代表。中国市场中,理想汽车凭借理想ONE等车型的成功(2023年累计交付超40万辆),推动该技术进入主流视野。

目前市场呈现三大特点:
1. **品牌阵营分化**:除理想、岚图等新势力外,传统车企如深蓝(长安)、哪吒、问界(赛力斯)纷纷布局。据易车网报道,2024年上半年增程式车型销量同比增长67%,占新能源市场12%份额。
2. **技术路线争议**:部分专家认为增程式是"过渡技术",如大众中国前CEO冯思翰曾批评其"是最糟糕的方案"。但支持者指出,在充电基建不足的现阶段,增程式切实解决了用户痛点。
3. **政策定位特殊**:在中国新能源车目录中,增程式被归类为插电混动(PHEV),可享受绿牌政策,但需满足纯电续航≥50公里(NEDC标准)。

三、核心优势与短板分析
**优势维度**:
- **无里程焦虑**:以问界M5为例,纯电续航200公里,加油后续航达1200公里,适合长途出行。
- **成本经济性**:相比纯电车,电池更小使购车成本降低约30%;日常短途用电时,能耗成本仅燃油车的1/5(百公里电耗约15-20元)。
- **基建适应性**:不依赖快充网络,三四线城市用户无需担心充电桩覆盖问题。

**现存短板**:
1. **高速能耗偏高**:增程器持续高负荷发电时,油耗可能高于同级别混动车。某媒体测试显示,理想L8高速工况油耗达8.5L/100km。
2. **维修复杂性**:同时维护三电系统与燃油系统,保养成本高于纯电车。
3. **政策风险**:部分欧洲国家计划2035年后禁售所有燃油车(含增程式),可能影响长期使用价值。

四、技术演进与未来趋势
当前技术迭代主要围绕三个方向:
1. **增程器效率提升**:赛力斯最新研发的第四代增程器热效率突破44%,发电损耗降低15%。
2. **电池技术升级**:半固态电池的应用可使纯电续航突破300公里,减少增程器启动频率。
3. **智能控制优化**:通过导航路况预判增程器启停时机,如岚图FREE的"智慧发电"模式可节省8%燃油。

行业预测显示,2025-2030年将是增程式技术的黄金窗口期。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在快充技术未突破10分钟充满、电价未全面市场化前,增程式仍是务实选择。"尤其对家庭唯一用车场景,其"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灵活性具有不可替代性。

增程式电动车本质上是以电动化体验为核心,用燃油弥补基建短板的折中方案。它既不是纯电技术的对立面,也非简单的"混动升级版",而是在特定发展阶段诞生的市场需求产物。随着电池技术与充电设施的进步,其市场角色可能逐渐转变,但至少在今后5-8年内,仍将是新能源市场的重要一极。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增程式与否,需综合考量日常通勤距离、充电便利性及长途出行频率——正如汽车工程师们常说的:"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最适合的使用场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