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iCAR V23销量逆袭,顶流产品经理苏峻带队破圈年轻市场
今年春天,芜湖的街头比往年多了点新鲜感。原本只是一场“奇瑞RUN”跑步活动,却因为一辆造型硬朗的新能源方盒子——iCAR V23,在起跑线上吸引了不少目光。更让人意外的是,这次不仅有尹同跃董事长亲自到场站台,还把现场气氛推到了高潮。身边朋友小赵当时就在现场,他说:“第一次见董事长穿着运动帽衫跟大家打招呼,那种氛围不像传统车企,更像一群年轻人在搞事情。”
去年这个时候,同样是这场比赛,被称为“38军”的捷途还在主角位置。今年换成刚冒头不久的iCAR,背后其实是奇瑞对新能源板块布局的一次重要转折。捷途去年的销量数据摆在那里:56.8万辆、同比增长80.3%,已经足够耀眼。而现在,这份压力和希望全都落在了iCAR身上。
要想成为新能源领域的新黑马,仅靠情怀可不行。这一次,奇瑞直接把整个iCAR事业部交给了一位行业里公认的顶流产品经理——苏峻博士。他之前在智能家电圈混得风生水起,是那种做什么火什么的人物。我第一次听说他的时候,还以为又是哪位互联网大佬空降造车。但后来才知道,人家是真刀真枪从设计、研发到运营一路干出来的。
有意思的是,尹同跃对V23名字也很有讲究。“我和苏博士是2023年认识的,这个项目也是那年启动。”他说,“V就是Victory,要赢就要赢到底。”当天他还特地比划了个“V”,满脸笑容看着台下。不难理解,对这款新车以及团队,他是真的满意。
作为一个90后,我一直觉得传统汽车品牌最缺乏的是敢于创新的人。这几年,新势力们总能玩出点花样来,无论是智能化还是用户运营,都让老牌厂商望尘莫及。但这回轮到奇瑞主动求变,把生产制造、研发设计甚至销售全链路都托付给一个跨界而来的产品经理,说实话挺少见。
再聊回苏峻本人,他算得上典型学霸路线出身:清华设计艺术学博士、大学老师,然后创业做智米科技,把极客范儿和工业美学玩明白了。当初小米空气净化器火起来,不少人还以为只是雷军运气好,其实背后的功臣正是苏峻。他擅长用互联网思维重塑传统品类,这一点放在造车赛道,也没让人失望。
自从去年12月上市以来,iCAR V23两周内就冲进新能源方盒子车型销量前三,到今年1月单月卖出了七千多辆,一举拿下细分市场第一名。有朋友问我:“是不是纯粹靠颜值?”但翻看配置表,你会发现它并不是只有外观噱头,比如21吋大轮毂、高宽比1:1比例,还有圆形复古大灯与悬浮式“小书包”等元素,每处细节都藏着心思。我曾经试驾过一次,那种坐进去视野开阔、空间规整,又带点复古味道,让人印象深刻。
更让我佩服的是,他们没有停留在简单堆参数,而是在用户体验上下足功夫。据官方统计,现在买V23的大部分都是20-45岁的年轻家庭,其中女性占比接近一半,而且喜欢改装的不少。有个女同事买完以后专门加装了一套户外露营装备,她说,“开出去拍照特别拉风”。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就是他们一年时间粉丝涨到了300万+级别,自家的APP注册量也超过130万。这说明品牌号召力正在形成闭环,不只是靠广告砸出来,而是真正打动了一批愿意参与互动的新用户群体。
提到用车成本,有些朋友关心电耗表现。我实际体验下来,在城市通勤环境下百公里电耗稳定,大致控制在15度左右。如果平时喜欢短途郊游或者偶尔越野,可以放心大胆地开出去。不像早期一些纯电SUV动辄续航焦虑,现在配合快充技术,即便临时决定来趟短线旅行,也不用提前各种计算里程。另外售后方面,因为依托“大厂”体系,无论保养还是维修响应速度都不错,上次帮邻居处理小剐蹭,从报案到修好不到三天搞定,比我们公司楼下那些独立修理店靠谱太多。
至于社区文化,其实这一年来变化最大。一开始大家讨论最多的是怎么选配置,比如有没有必要加装高阶辅助驾驶;后来逐渐演变成晒生活方式,有人在APP发自己徒步露营照片,有人分享改装经验,还有热心网友整理省钱攻略,比如哪里能买到原厂配件最划算等。慢慢地你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辆代步工具,更像一种潮流符号,一张属于都市青年的名片。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不少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们甚至组建过自己的周末骑行+自驾俱乐部,用行动验证车辆实际表现,而不是只看宣传册上的数字游戏。
并非所有声音都是赞美。有老铁吐槽某些版本隔音一般,高速胎噪略明显;也有人反映冬季低温续航略打折扣。不过这些问题基本属于行业普遍现象,只要心理预期合理,加上官方持续OTA升级优化,总体体验还是令人满意。目前二手残值率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断崖式贬值情况,对于追求性价比或者计划几年后置换的人相对安心不少。如果预算有限,又想尝鲜潮流方盒子风格,不妨考虑入手基础版,再根据需求逐步升级配置或改装,也是很多圈内人的常规操作路径之一。
再看看战略层面,今年开始他们跟Keep和得物等平台合作,为年轻消费者打造运动+潮流双重生态。从前你可能觉得汽车发布会无聊,但现在类似活动已经融入健身挑战赛、新能源科普讲座甚至线下社交派对,每一步都贴近目标群体真实兴趣。这波打法很接地气,让品牌活力渗透进日常生活而不是停留口号层面。例如前阵子参加联合举办的一场主题夜跑,看着几十个人穿着统一定制T恤,从江边一路狂奔到市中心广场,再一起围坐讨论各自爱玩的数码装备,说真的,比单纯谈性能参数更容易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这种归属感,是很多老牌燃油SUV所欠缺的东西吧?
未来规划方面,据悉他们准备推出0系/V系/X系三条序列,同时兼顾纯电与混动路线,为不同需求提供更多选择方案。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继续推进,到2025年估计又将迎来几波新品集中爆发。从我的角度来看,如果企业既能保持技术迭代速度,又持续倾听用户反馈,那么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都不会轻易被淘汰掉。当然最终胜负谁属,还得看每一步落地执行是否扎实,以及是否始终坚持走自己设定好的差异化道路,否则稍微松懈一下,很容易被后来者超越,这是新能源汽车时代最大的残酷现实吧!
写完这些,再回忆起那天芜湖街头初遇V23情景,好像整个城市因为这样一台硬核又不失精致的小方盒发生悄然改变。对于我们这一代习惯快节奏、多元审美的新中产与其守旧等待,不如抓住机会拥抱新玩法。不管未来路有多远,总有人愿意第一个迈出去试试看——哪怕只是为了证明青春还能闯荡几回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