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车企频繁“回光返照”,为何生死未卜引人关注?

说来也怪,最近车圈子里那些个“奄奄一息”的新势力,像哪吒、威马、极越,居然都抻着脖子,仿佛要“回光返照”似的,让人直挠头。

说它们要凉了吧,又好像有金主爸爸要来“吊命”;说它们能成吧,这年头,日子舒坦的车企,屈指可数。

就拿哪吒来说,前阵子又是还款,又是传出“联姻”的消息(丰田要纳为妾?

新势力车企频繁“回光返照”,为何生死未卜引人关注?-有驾

),整得挺像那么回事儿。

可冷不丁一个破产审查,直接给人“泼了盆冷水”。

这剧情,比狗血剧还抓马。

这就有意思了,这些车企咋就老是在“命悬一线”和“死灰复燃”之间摇摆不定呢?

最显见的,当然是囊中羞涩。

造车烧钱,那可是人尽皆知的“吞金兽”。

新势力们早先跑马圈地,又是搞研发,又是做宣发,挥金如土。

新势力车企频繁“回光返照”,为何生死未卜引人关注?-有驾

一旦资金链“咔嚓”断裂,那真是“英雄气短”。

风投也不是冤大头,谁乐意往一个黑洞里填钱呢?

更何况,之前的债主们还在后面“嗷嗷待哺”呢,新来的“冤大头”,肯定得先盘算清楚这笔烂账。

更让人泄气的是,就算银子到位了,消费者还会“金主爸爸”的面子吗?

智电汽车这玩意儿,买的不仅是铁疙瘩,还有售后服务。

车机“便秘”、智驾“掉链子”…这些幺蛾子,极越、威马们都闹过。

消费者心里能不犯嘀咕?

新势力车企频繁“回光返照”,为何生死未卜引人关注?-有驾

万一买了你的车,结果哪天“停更”了,那不成了“二傻子”?

重塑口碑,怕是比蜀道还难。

当然,创始人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儿。

看着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崽,眼瞅着就要“夭折”了,谁能咽下这口气呢?

但现实就是这么“不讲武德”,光靠情怀是没辙的。

现在国内车市,卷得跟“螺蛳粉”似的,各路豪强,个个身怀绝技,不论是技术、财力还是牌面,都比这些新势力高出一个段位。

瞅瞅今年前几个月新势力的销量榜单,能达成年度KPI的,凤毛麟角。

新势力车企频繁“回光返照”,为何生死未卜引人关注?-有驾

所以说,这些新势力想“咸鱼翻身”,光靠外力“续费”是远远不够的。

瞧瞧极越,现在盛传要“回归母巢”吉利。

理想很丰腴,现实却可能很骨感。

吉利现在自身都在“瘦身健体”,优化品牌,它真的会再“砸锅卖铁”去救一个半死不活的极越吗?

说白了,极越的整车是吉利的,智能驾驶是百度的,它自己的“独门秘籍”在哪儿?

大众和Stellantis愿意“入股”小鹏和零跑,相中的是人家有自研“绝活”,想用钱换技术“秘方”。

哪吒呢?

新势力车企频繁“回光返照”,为何生死未卜引人关注?-有驾

自研实力实在有点“见不得人”。

你说它想让丰田也来“抄作业”,复制小鹏和零跑的模式?

“臣妾做不到啊”。

要知道,汽车行业,终归还是一个“技术流”的行当。

没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光靠“买买买”、拼拼凑凑,是没啥前途的。

消费者又不傻,谁会为情怀“充值”呢?

归根结底,新势力想“苟”下去,得有自己的“杀手锏”。

没有核心技术,没有持续迭代能力,光靠资本的“吹捧”,早晚得“露馅”。

盘活一家新势力车企,不仅需要真金白银“填坑”,更要解决如何重拾消费者信任的问题,以及如何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根据地”。

如果只是依样画葫芦,在技术上仰仗简单的集成,那这样的车企,就算“满血复活”了,也没有什么存在价值。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