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郑州的某块荒地上,几台工程车像是赌气般拉着土方,不时一阵轰鸣。我被叫来踩点,“你觉得这地适合修赛车场吗?”现场明显还在做基建,但我仿佛能预见未来:一辆辆新能源卡车在莫名其妙的沙丘和水池里扑腾,一群发着朋友圈、拍抖音的小年轻在泥沙里集体体验“冲坡失败”。在中国车企,如果说一朝起高楼,一朝倒漏水,这种突如其来的宏伟规划更像是——把钱砸了,等看谁能玩出新花样。
50亿,为一个赛车场,这数字别说在汽车圈,搁我老家的麻将桌都能让人哆嗦半天。你要是以为这纯粹是不理智挥霍,那还真小看了国产车企从“硬件军备竞赛”转型的野心。说实话,咱们这一圈人看惯了以硬件论英雄,变速箱得几个前速、马力得破几百、座椅得全自动按摩,分分钟得连狗都识别。再高级的雷达,三年之后都成白菜价,也难怪走进2024、2025,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一路向下——平均只有4.3%,还在继续萎靡,卖得越多、挣得越少,如同“零利润风暴”席卷工厂门口的小摊贩。
你随便拉个数据出来:70多个主流品牌,330余款在售车型,硬件堆满一地,价格战像电蚊拍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同质化配方之下,SUV和小型车不再神圣,消费者的兴奋点从来就没在“零到百公里提速多少秒”,而转向了能不能越野、能不能漂移、能不能PO朋友圈制造点脸面。你今天给个全景影像,明天不是都用上了L2辅助?最后大家一起亏钱,开个发布会都快比卖车利润高。
比亚迪曾经靠着抠门出圈。行业内部每次开会,大家都笑,比亚迪的财务能抠出“人性边界”。但这次突然掏出50亿,在郑州建全地形赛车场——而且是国内首批专为新能源车设计的,“沙漠漂移”、“浮水航行”这些极端场景都是配置。老实说,我一开始以为是“中年理工男的冲动”,但仔细看看,车企这是要把参数表从PPT里硬生生拽出来,变成用户手里的感官体验。如果说硬件是理性,那场地、赛事、沉浸体验就是情绪了。
这种模式说起来不新鲜。曾经的领克也一门心思搞赛道文化,造了群粉丝不说,还真的培养出了一批玩车圈的社群。长城深耕越野,直接按“野性分级”划出一队队自来水网友。实际上,他们的逻辑很简单:产品硬件到顶了以后,赢的就是所谓“场景感”、“归属感”。谁能让用户觉得——“开你的车不是买卖,是生活方式”,谁就能盘活用户长期心智,顺便换代、带潮流。
硬件“拼刺刀”,其实是胜者都能捡满地零头。比亚迪靠三电技术、供应链和成本控制玩出了全国销量冠军,但等市场到达某个量级,曲线变得更平,数据都开始横着走。2025年7月,比亚迪乘用车销量虽突破34万辆,但同比只增了0.07%,环比反而下去了。主力海鸥、宋Pro被友商银河、星越L轮流爆锤,小型车和紧凑SUV的冠军宝座早就易主。高端市场,比亚迪本想用“技术理工范”冲出圈,实际上的品牌溢价却一再受阻。钱再多,品牌没气质,也是王婆卖瓜。
这时,赛车和文化成了新护城河——修赛车场不是烧钱,而是买“用户心智”。其实赛道的成本很高,但能够把抽象的技术体验变成可拍、可抖、可晒的“自我实现”,比亚迪的算盘没那么糊涂。比起直接降价,长期看只有文化、体验、社群这些高阶动能,才能让底层用户变成“铁杆粉丝”而不是“薅羊毛侠”,也能卖出更高的价格,不必再卷到骨头里。
车圈有句老话,“优质品牌是用户的朋友圈,可以晒,也能吹。”你要是只打价格战,最后连司机师傅都变成了“比价达人”。2023年价格战打爆,不少车企单车利润跌到一万都没到,卖一辆都快赔一辆。这模式玩得急,资金流紧张,再下去连研发都快没钱,哪有心情讲体验?可你要是愿意花成本,建赛道,搞体验,建立专属文化,最后收获的往往是不光会买,还“愿意传教”的用户。
资本市场更直接。投资人的心思和我一样,都是“何以为贵”。你的销量上去了,价格降到骨折,对不起,股价就是集体“哀悼”;但你能把品牌做成保时捷那样,即使年销不敌对手,也能靠情感和体验打高溢价。谁说中国车企不能做品牌升级?谁规定中国用户只认白菜价?能冲得出价格底线的,恰恰是那些懂得砸钱修赛车场、搞越野社群、讲赛事故事的玩家。
现在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你愿意车企一味降价让你薅毛,还是愿意他们花钱打造体验、给你好玩又能炫耀的情绪价值?我承认,自己职业病重,每次看到新车广告,不看颜值只翻底盘、发动机参数和三电指标。但也说句实在话,谁不想有一天,能在油腻大叔之外,开着新能源在赛车场漂个圈,拍照发个朋友圈,顺便骗骗自己的存在感?
修赛车场这事,没那么简单。生意归生意,情绪价值归情绪价值,哪边都得有溢价能力才算赢。砸下去的钱或许今天还看不见回报,但谁知道哪天中国汽车进化成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我早就倡议过,不要总沉迷于参数评测,真正的技术,从来都是掺杂了情绪和体验的“虚实结合”。比亚迪摊上这个大项目,有可能是行业卷到极致的一次自救,也可能只是赌一把中国用户能不能接受“除了硬件,还有好玩”。
最后,我有点好奇:你更喜欢被车企拉进价格战的大风车里,还是愿意掏一点溢价,去享受沉浸式的品牌体验和社群归属?你,又被哪一款车“情绪价值”诱惑过?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