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准车主集体维权 控诉玩文字游戏误导 要求退还定金

最近这车圈可真是热闹,特别是小米汽车,简直是自带热搜体质。

大家伙儿还记不记得,小米第一款车SU7出来的时候,那场面,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抢购的热情比夏天的太阳还火辣。

这不,第二款车YU7一开启预售,又上演了一出速度与激情,说是短短三分钟,订单就突破了二十万台,这数据听着就让人心潮澎湃,觉得国货真是站起来了。

小米SU7准车主集体维权 控诉玩文字游戏误导 要求退还定金-有驾

可谁能想到,这泼天的富贵还没捂热乎呢,画风就急转直下,上百名刚刚掏了钱的准车主,转眼就建起了维权群,气冲冲地要小米退还那五千块钱的定金。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明明是花钱支持国货的好事,怎么就变成了一场糟心的拉锯战呢?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里面的来龙去脉。

事情得从2025年6月26号那天说起。

那天晚上,无数人守在手机前,就等着小米YU7开售的那一刻。

很多人都是小米的忠实粉丝,对这款新车充满了期待,准备第一时间下定。

开售后,大家的手速都快得像闪电,生怕自己抢不到。

小米SU7准车主集体维权 控诉玩文字游戏误导 要求退还定金-有驾

很多人也确实成功了,顺利支付了五千块钱定金,APP页面上还清清楚楚地显示着“8月首批交付”的字样,心里别提多美了,仿佛已经开上了新车,在朋友圈里接受大家的羡慕了。

然而,这份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就开始冒出来了。

有一部分手速最快、本以为稳进第一批提车队伍的用户,在最后一步身份信息验证的时候,系统突然卡壳了,反复提示识别错误。

等他们手忙脚乱地折腾了好一阵子,终于把订单锁定了,再一看提车时间,整个人都懵了。

页面上显示的不再是八月,而是要等到25到28周以后,这算下来都得到2026年了。

这感觉就像你在食堂排队打饭,明明是第一个,结果机器坏了,等你修好机器,队伍后面的人都吃上了,你还得再等下一锅。

这换谁谁心里能舒服?

明明是系统的问题,凭什么要消费者来承担这个后果,白白多等大半年?

还有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

小米SU7准车主集体维权 控诉玩文字游戏误导 要求退还定金-有驾

有些用户钱都付成功了,系统却跳出来一个提示,说“限购1单,请次日重试”。

这操作把人看傻了,我这不就是下的第一单吗?

怎么就限购了?

等到第二天终于可以锁单了,结果和前面那批人一样,交付时间也妥妥地排到了2026年。

就因为系统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提示,晚了不到一天的时间,提车就得晚一年,这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这时候,大家才反应过来,小米在宣传上可能玩了个“小聪明”。

在最显眼的页面上,用大字写着“8月首批交付”,给人一种大家都能很快提车的错觉。

但实际上,对于大部分订单来说,那个需要等上35到42周,也就是要到2026年才能提车的真实时间,却被放在了不太起眼的地方,不仔细翻看根本注意不到。

更让车主们感到气愤的是,很多线下的销售人员在预售前,为了促进大家下单,拍着胸脯保证“今年肯定能提上车”。

小米SU7准车主集体维权 控诉玩文字游戏误导 要求退还定金-有驾

这些口头承诺给了消费者极大的信心,让他们毫不犹豫地交了定金。

可结果锁单之后,系统里冰冷的“2026年交付”几个字,就像一记耳光,打得人晕头转向。

这种线上信息模糊不清,线下承诺又不兑现的做法,让很多消费者觉得自己被欺骗了,信任感一下子就没了。

如果仅仅是多等一段时间,大家可能也就忍了,但关键问题是,这多等的一年,可能意味着要多花好几万的冤枉钱。

这笔账,大家可都算得清楚。

按照国家的政策,2025年买新能源车是免购置税的,但到了2026年,这个政策就变成了减半征收。

按一辆二十多万的车来算,光是这个购置税,车主就可能要多掏一万五千块钱。

这还不算完,现在国家不是还有个汽车报废更新的补贴嘛,最高能拿到三万块。

小米SU7准车主集体维权 控诉玩文字游戏误导 要求退还定金-有驾

这种补贴政策都是有时间限制的,谁也说不准到了2026年还有没有。

这两项加起来,损失可能高达好几万。

这笔钱,是因为小米的系统问题和交付延迟才可能产生的,让消费者自己承担,显然是不合理的。

面对这么多准车主的不满和质疑,小米方面的回应却显得有些强硬。

他们表示,一旦锁单,定金是不退的,并且强调在下单的过程中,APP已经多次提醒过相关规则。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法律上的小知识了,我们平常说的“定金”和“订金”,虽然读音一样,但意思差远了。

“定金”是带有担保性质的,如果是买家反悔,定金就拿不回来了;但如果是卖家违约,那就要双倍返还。

而“订金”只是个预付款,不管什么原因交易不成,都可以退。

小米用的就是这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定金”。

小米SU7准车主集体维权 控诉玩文字游戏误导 要求退还定金-有驾

从法理上讲,如果小米能证明自己没任何过错,那消费者想退定金确实很难。

但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小米真的没有过错吗?

系统出BUG导致用户下单排队靠后,这难道不是小米的技术责任吗?

销售人员用不实的口头承诺来误导消费者下单,这难道不是管理上的问题吗?

如果这些情况都被证实,那小米就不能说自己完全没责任了。

现在维权的车主们的主要诉求也很明确:第一,因为系统故障导致排队靠后的,应该重新安排生产顺序,优先交付;第二,对于要等到2026年才能交付的订单,应该允许无条件退还定金;第三,对于因为延迟交付可能造成的购置税和补贴损失,小米应该给出相应的补偿方案。

说到底,我们都希望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能越做越好,走向世界。

小米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从SU7到YU7,接连在新品发售时出现类似的定金风波,这确实值得小米深刻反思。

追求轰动的销售数据和网络热度固然重要,但一个品牌的长久发展,靠的终究是扎实的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信任口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何处理好这次事件,安抚好这些满怀期待却又深感失望的忠实用户,考验的是小米的智慧,更是它的责任与担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