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世界的魔幻之处就在于,鄙视链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像地心引力一样,无处不在,而且总能精准地作用于你的钱包。
很长一段时间里,新能源车这个圈子,就存在一条坚固得堪比马里亚纳海沟的电池鄙视链:用三元锂的,看不上用磷酸铁锂的。
这事儿不难理解,逻辑非常朴素,甚至有点原始。
就像你穿什么牌子的衣服,用什么牌子的手机一样,电池,这个藏在车底盘里的大家伙,也被强行赋予了社交属性和阶级光环。
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意味着续航长,纸面数据漂亮。
再加上给它站台的,都是些行业里浓眉大眼的头部品牌,出场自带BGM,PPT做得流光溢彩,一张嘴就是星辰大海。
这就给市场一种错觉,或者说,一种精心营造的“共识”:三元锂,牛逼,高端,未来之选;而磷酸铁锂,就像是华强北柜台里的备用选项,便宜,耐操,但上不了台面。
更要命的是,国内玩磷酸铁锂最溜的,是比亚迪。
而比亚迪在人民群众心中,很长一段时间的形象,就是一个勤勤恳懇的“经济适用男”。
你看,当“廉价电池”遇上“经济品牌”,这俩标签一贴,化学反应就来了,偏见直接焊死。
你开个用三元锂的电车,跟朋友吹牛逼都能多几分底气,仿佛自己掌握了什么核心科技。
而开磷酸铁锂的,聊到电池总有点支支吾吾,好像天生就矮人一头。
现实,永远比剧本更懂反转。尤其是当剧本里充满了火花的时候。
没有什么技术神话,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不掉的。
如果有,那就再来几场。
当某些以高端自居的纯电车型,在众目睽睽之下,用熊熊烈火表演了一出“热失控行为艺术”后,整个舆论场都安静了。
之前吹得天花乱坠的能量密度,瞬间变成了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消费者突然从对续航里程的斤斤计较,转向了对身家性命的基本关怀。
毕竟,车只是个代步工具,没人想开着一个随时可能“原地飞升”的炼丹炉去上班。
这时候,一直被按在鄙视链底层的比亚迪,突然发现自己手里的牌,变了。
他们那个坚持了好多年的针刺试验,从一个有点偏执的“保留项目”,一夜之间成了全网疯传的“公开处刑”。
这个试验简单粗暴,就是拿一根钢针,直接扎穿电池包。
结果嘛,三元锂电池被扎后,基本就是一秒变“喷火龙”,场面极其壮观,温度飙升,火光冲天,非常赛博朋克。
而磷酸铁锂电池,被扎后只是默默冒点烟,温度变化平缓,像个受了委屈但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王传福那句喊了多年的“安全是最大的豪华”,以前听着像句营销口号,现在听,字字千金,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光辉。
豪华不是你堆了多少块屏幕,用了多少真皮,而是你的车在极端情况下,能不能让你体面地打开车门走出来,而不是帮你“一键火化”。
舆论的风向一变,比亚迪的腰杆子就硬了。
在东京车展的沟通会上,李云飞的一番话,更是把这把火烧得更旺了。
他那段发言,堪称语言艺术的典范,表面上忧国忧民,字里行间全是“你看,我早就说过吧”的傲娇。
李云飞说,过去几年,每次网上出现电动车燃烧的恶性事故,大家不会去区分这是什么电池,只会觉得所有电动车都不安全。
这话听着特别顾全大局,把自己摆在了行业守护者的高度。
潜台词是:各位友商,你们玩三元锂玩脱了,结果把整个行业的名声都搞臭了,还得我比亚迪来背锅,我冤不冤?
然后,他话锋一转,亮出底牌:比亚迪头铁,过去、现在、未来,所有车型都坚持磷酸铁锂。
这是原则问题。
安全,是最基本的,是最大的豪华。
这番表态,直接把“安全”和“磷酸铁锂”深度捆绑,再把这个捆绑包,贴上“比亚迪”的独家标签。
一套组合拳,行云流水。
更绝的是,他还举了个例子:中国的电动大巴跑了快15年了,遍布大江南北,怎么就没听说过烧成火球的新闻?
因为它们用的,全都是磷酸铁锂。
这个例子杀伤力太大了,因为它把一个实验室里的安全问题,直接拉到了一个长达十几年、覆盖全国的公共安全应用场景里。
你再怎么杠,也杠不过事实。
最后,李云飞送上了一记最“搞人心态”的补刀:我知道,未来可能还有品牌为了那点纸面上的续航数据,又回去用三元锂。
但是,我希望你们慎重,好好想想,为了那点续航,到底值不值。
这句话,简直就是把“劝你善良”四个字刻在了脑门上,对着所有摇摆不定的友商,进行了一次精准的精神打击。
翻译过来就是:兄弟,韭菜的记忆只有七秒,但阎王爷的本子可是记一辈子的。
这番言论一出,电池圈直接炸锅。
一些之前拼命鼓吹三元锂“高端论”的媒体和专家,态度也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他们不能直接打自己的脸,说三元锂不行了,毕竟后面牵扯着巨大的产业链和无数车主的真金白银。
于是,一种极具东方智慧的论调出现了——和稀泥。
核心观点是:三元锂和磷酸铁锂,都挺好,应该并行发展,手拉手一起走。
他们援引专家的话说:“国际上那么多车用三元锂,不也好好的吗?虽然磷酸铁锂在安全性上‘略好于’三元锂,但它也不是绝对安全啊,国内也有事故的嘛。”
你看这话说的,多有水平。
承认了,终于承认了——“磷酸铁锂在安全性上略好于三元锂”。
这个“略好于”,就是把三元锂从“高端神坛”上拽下来的那只手。
以前大家可不是这么说的,以前说的是能量密度决定一切。
现在,风向变了,开始强调安全了,发现磷酸铁锂在这方面确实牛逼,又不好意思直接认输,只能用一个轻飘飘的“略好于”来挽尊。
最后再补一句“磷酸铁锂也不是绝对安全”,意思就是,大哥你虽然强,但也不是金刚不坏,我二弟虽然菜了点,但大家都是肉体凡胎,谁也别笑话谁。
这波操作,看似是在给三元锂找场子,实际上是宣告了“唯能量密度论”的破产。
口碑这东西,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旦倒下一块,就停不下来了。
比亚迪就像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只是在自己坚持的道路上,多说了几句大实话,整个电池江湖的风评,就一夜反转。
曾经,坚持磷酸铁锂的比亚迪,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被嘲笑技术落后,不懂高端。
如今,它成了“安全”的代名词,成了那个在牌桌上笑到最后的玩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营销造出来的神,终究会被现实打回原形。
而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PPT,而是对事物本质的尊重,比如,对安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