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付一万多,月供1042元,油钱平均一个月三百块,这账单看着像是中年人的自嘲清单。
40岁,贷款买宝马,村口的八卦站岗队都快以为我要去选村花了。
那天提车,天还没亮,邻居老李拎着半瓶二锅头就来了,嘴里嘬着牙花子,非得扒着我家门槛看我拧钥匙。
宝马的引擎一响,谁家母鸡都吓得停了蛋。
你问图啥?
其实也没啥大事,就是想让我妈坐上副驾的时候不再低头哈腰跟人拼车,不用再被司机一句“再等等,凑齐人再走”晾在冷风里。
说起来,县城那趟车,早上八点半一班,下午三点五十才有回程。
你错过了,不好意思,回家等明天吧。
以前我妈腿不好,爬上那破旧面包车,像参加“极限挑战”。
每次回家,她总会揉着膝盖说“要是也能咱自己说走就走就好了”。
其实她想说的,是想要点体面和自在。
可在农村,体面这玩意儿总有人看不惯,尤其是一辆宝马停在院子里,邻居们的目光能把车漆抠掉一层。
其实买那天我心里也打鼓。
银行卡余额不够看,贷款批下来那一刻,明明应该高兴,我却有点像考前突击背书的学生,一边盘算盘子,一边琢磨“这事儿到底亏不亏”。
有人说宝马油耗高,修起来贵。
可我查了查油耗数据,三系低配,百公里油耗不过八九升,加油站老板还夸我买得实惠。
回头一算,之前每月打车三四百,遇上节假日还得加价,司机还不带笑脸。
现在加油平均三百,月供一千零四十二,合着每天不到五十块,副驾成了我妈专座,方便还自在。
你说农村人买宝马,是不是显摆?
其实真没那闲心。
咱村里去年有人刚换了台比亚迪,天天晒续航、晒快充,也没人说啥。
可宝马停家门口,立马成了“全村的希望”。
这年头,谁还不是在“面子”和“里子”中间找平衡?
有时候真想吐槽一句,网友天天喊着“生活要有仪式感”,可真有人给自己家买辆像样的车,又变成“装”。
这标准,比世界杯裁判还严格。
想起前阵子看球,英超有位球员,小时候骑二手破自行车,后来签约豪门,换了辆定制劳斯莱斯。
网上一群人评论“有本事别炫耀!”
我乐了,难道努力半辈子,连开辆好车的自由都没有?
咱农村买宝马,和球星买豪车,背后的味道其实都差不多——都是“苦尽甘来”,可别人只盯着“甘”,不管你吃过多少“苦”。
宝马这事儿也不是光面子工程。
你以为买了车就能岁月静好?
错,月供一到,手机震动都像银行在催命。
夜里失眠,翻来覆去琢磨要不要再做点副业,万一哪天失业了,车会不会让银行直接拖走?
那一瞬间,焦虑比汽油还烧得快。
可转天早上,看到我妈坐在副驾和我聊八卦,突然又觉得这一切都没白折腾。
有时候人就这么矛盾。
想省钱,可又想让家里人过得舒服一点。
想低调,可又不愿意一辈子被人定义“你这样的人不能有宝马”。
村里人背后议论:“她一个人,买这车干啥?”
其实答案很简单,宝马是工具,不是标签。
就像看球,进球的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全场一起欢呼的那种畅快。
说到底,谁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有人愿意存钱买房,有人愿意贷款买车,有人爱旅游,有人喜欢攒茅台。
农村买宝马,不是逆袭,也不是炫耀,而是给自己和家人多一条路。
就像英超赛场,球员拼到最后一秒,没人会问你多努力,观众只在乎比分。
可只有场上的人才知道那种喘不过气的滋味。
有趣的是,有人留言劝我“理智消费,别被消费主义带节奏”。
我看了直乐,难道等着攒够全款再买,生活就更理智了吗?
有些自由和体面,真不是等出来的。
每个人活法不同,谁都没资格给别人画圈圈。
你说这事值不值?
我也说不好。
反正现在,副驾有我妈,后备箱有土豆白菜,蓝牙里放着她最爱的戏曲。
偶尔车窗外有人多看一眼,我就当是给宝马做广告了。
等哪天真还不上贷款,大不了把车卖了,重新来过。
生活嘛,没必要太较真。
你要问我后悔不?
后悔的事多了,早饭没吃饱都后悔。
可买宝马这事,真没后悔过。
说到底,人生不就图个畅快?
副驾有人,路上不堵,油门一踩,说走就走。
你要是也有过这样的“冲动”,评论区见,别藏着掖着,咱唠唠谁的烦恼更值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