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友们,最近关注国际新闻的车友可能注意到了,日美贸易协定生效两个月后,日本车企纷纷爆出利润大幅下滑的消息。 丰田一家就预计年损失高达94亿美元,本田和日产也分别面临25亿和18亿美元的利润减少。 这些数字背后,其实是日本车企正在适应一个“新常态”——15%的汽车进口关税已经成为他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最终会由谁来承担? 想想看,日本车企目前面临的15%关税,虽然比之前的27.5%有所降低,但依然远高于特朗普加税前2.5%的基础税率。 车企高管们私下抱怨,这部分成本正在严重侵蚀他们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 像斯巴鲁这样70%汽车销往美国的品牌,更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日本车企其实不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挑战。 上世纪80年代,他们就曾在美国的压力下“自愿”限制对美出口长达13年。 那时候他们的应对方式是直接去美国本土设厂——本田在俄亥俄州、日产在田纳西州都建立了生产基地。 这次也不例外,本田已经决定将思域混动车的生产从日本转移到美国。
不过转型需要时间,新建工厂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meanwhile,日本车企不得不采取两种策略:一方面忍痛降价维持市场份额,数据显示日本对北美汽车出口价格指数同比暴跌了19.4%;另一方面谨慎调整售价,丰田最近将其车型在美国的价格平均每辆上调了270美元。
对我们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 短期内,你可能发现一些日系车价格变得不太稳定,或者某些车型的优惠减少了。 长期来看,日本车企可能会加速将生产转移到美国,这意味着未来你在美国买到的“日本车”很可能更多是本地生产的。
汽车产业毕竟是日本经济的支柱,占日本制造业产值的一半和GDP的8%左右。 日本车企在混合动力等核心技术上的优势依然明显,丰田2023财年的营业利润率高达11.9%,远高于大众和特斯拉。 这些技术积累让他们有底气应对眼前的挑战。
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日本车企的应对策略将会影响我们未来能买到的车型和价格。 你会考虑购买在美国生产的日本车吗? 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