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风云T11的实车图,你就知道奇瑞确实是拼了,长超五米二,秒懂它想成豪华旗舰这个定位。就像你在街角看到一辆大块头亮相——瓶颈在上,金属漆和豪华座椅,那股子气场一眼就能辨出来。
我早上试驾的时候,刚跟销售聊天,他非得强调配置和空间真是旗舰,舒服又有面子。我心想,要是空间装不了人,讲这些干嘛?车长5205,轴距3120,跟星象座一样,车身比例合理,但豪华感真是一点没落。这尺寸在一线城市里,不算大,但用料和细节确实明显比一般中端大几千块钱的车厚道。你有没有觉得?也许它的豪华感其实是拼出来的——用卡扣的木纹饰板、全屏盖板和大轮毂来制造的豪华气。
说到这一点,我一开始觉得它的「全液晶和AR-HUD」可以打个分——论科技,其实没比刚刚出炉的银河M9太多差别。银河M9售价还在17万元左右,T11要是按照预期14.99起的指导价——实际让人期待的还是它的续航和空间,毕竟,厂商都能算出:一台车的毛利润一半在动力上,别忘了那469马力的双电机,动力用料特别豪气。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了一眼车内细节——那个17.3英寸的天幕、6座布局,尤其那全车隔音+主动降噪,搞得像要营造静谧空间。你猜,百公里油耗会不会有显著提升?我大致算了个粗值:窝在城市,油耗大概6.1升/百公里,日行驶70公里,那么油钱差不多要40块左右,刷卡加油、送到门,挺烦人的。
对比一下:同价位的车型,比如长安深蓝S09,它在动力、空间、配置上虽然不差,但感觉内饰用料和细节会稍微平庸一点。这个差别,像我开着一台不怎么漂亮的车,但内饰又用真料拼出来,消费者会不会更看重空间?还是技术?问得好——我确实觉得,这车的豪华感是不是有点堆料堆出来的,其实挺像拼装模型,一件件拼起来。
顺便说一句,供应链里我听说:奇瑞用的这些大尺寸屏幕、感应门的机械结构,供应商都要爆炸式增加采购量。而且,车头厚重感那块,可能也是为了遮盖一些钣金紧凑、续航走得短的瑕疵。我心想——没细想过,或许这车的厚实感是供应链和研发的妥协产物,就像你买面包,面包看起来胖胖的,也许是用料多了,成本增加了。
这个设计其实还挺费神的,我心里这么想,但也意识到:如果纯电续航180公里,可能逻辑就错了——补贴退了,油耗还贵得要死,谁还买单?(这段先按下不表)但要是推出增程版,那就变得链条更复杂了。毕竟,传统油车想做长续航,成本在那儿,像我这个半懂不懂的消费者,看见1400公里的官方续航,就觉得挺牛。
我还琢磨过,别的厂商那边,银河M9已经热销,奇瑞这次能不能逆转乾坤?我觉得奇瑞的策略挺复杂——先搞宣传,再等价格,你觉得,像它这个作品,怎么定价才有机会在市场站稳脚跟?我觉得,到18万+,就真得拼价格战了。想要比银河M9便宜点,可能得让配置略微缩水一两个档次。
嘿,你说,纯电里程那么短,这是不是意味着它未来几年都不会像绿牌车型?我这么跟朋友说。听完,他笑着摇摇头:得啦,就算这车真能上市,按照目前政策,要不到200公里,就已经不能挂绿牌,说不定有人会觉得亏。但我想到,一些犹豫不决的客户,可能还会考虑这情况——毕竟短途代步用,刚够用,关键还得看补贴。
说到这,我突然有个猜测:是不是奇瑞在这款车上用了太多堆料策略,反而忽略了市场对续航更长、价格更实惠的需求?不确定——或许,他们就是这样试水,市场反应不好,就下一步推纯电版本?(这段不细想,纯属推测。)
临场小算:如果这车每年开1万公里,油耗6.1升/百公里,按7元/升算,年油费大概4300元左右。测试驾驶其实挺费心,烦不烦?你说,要不要我还得考虑续航能不能撑到加油站附近?这车的智能差不多是点到即到,但我觉得支持端到端城市NOA到底多实用?得看操作是不是顺手。
再举个例子,听说某修理工说:这车电池技术挺硬,但你要长时间使用,得注意保养。——这让我怀疑,所谓的千余公里续航,其实真的是经济续航吗?或者只是少数打卡纪录。
说到这,我开始琢磨:奇瑞这么拉长宣传时间,好像是为了制造市场热词,但实际上,市场还在等让价牌子。对比一下相似价位的车型——这车广告都做了两年多了,我心里暗想:还得看最后定价能不能咬住市场。再讲价,真是要脸不要命。
这款车到底拟合不拟合市场,?我还在观望。就像我桌上的那块旧钥匙,没有细想过,这把钥匙真的能开到你想开的那扇门吗?或者说,它只是钥匙盒里放的备用钥匙——随时准备去打补丁。
你觉得呢?这车的细节是否能成为突围点,还是会在价格战中败下阵来?开到哪天,我还得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