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京港澳高速邯郸服务区。一辆刚驶入的理想i8稳稳停进5C超充车位,地锁自动降下,充电枪插入接口。车主走进便利店买了杯咖啡,回到车旁时,仪表盘显示已补充500公里续航——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
这种场景正在全国高速路网加速复制。理想汽车CEO李想最新披露,截至一季度末公司现金储备达1107亿元,这笔巨额资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覆盖全国的高速超充网络。
平均每152公里一座的理想超充站,撑起了“九纵九横”的充电骨架。G4京港澳高速分布着32座超充站,G42沪蓉高速达到40座,连贯穿西北的G30连霍高速也铺设了37座充电据点。
千亿现金,基建狂魔的底气
当造车新势力还在盈亏平衡线上挣扎时,理想汽车的1107亿元现金储备犹如一枚深水炸弹。这个数字在2025年一季报中正式落定,不仅刷新了中国车企的现金储备纪录,更为理想铺设了一张恢弘的基建蓝图。
“持续健康的企业财务状况,是我们能成为‘基建狂魔’的必要因素。”李想的发言直指行业痛点——充电设施建设需要长期巨额投入。
行业分析师算过一笔账:单个5C超充站的成本约300万元。理想目前仅在高速公路就已建成958座超充站,背后是近30亿元的硬投入。
更惊人的是建设速度。在G5京昆高速上,35座理想超充站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贯穿东西的沪蓉高速,40座超充站已完成部署。这种密度让“平均152公里一座超充站”不再是宣传口号,而是真实可感的用车体验。
重新定义充电体验
理想超充网络的颠覆性在于技术革新。其5C超充桩峰值功率达520kW,实现10分钟补充500公里续航的突破,将行业充电效率标准提升到全新高度。
每根充电桩都配备独立智能监控系统。当车辆驶入车位,摄像头自动识别车型、降下地锁,充电数据实时回传云端分析。这种智能化程度让传统充电桩相形见绌。
截至6月底,理想已在全国布局2851座超充站,总计15655根充电桩。更关键的是战略聚焦——近三分之一站点(958座)精准部署在高速路网,直击电动车长途出行的最大痛点。
当其他车企还在城市商圈争夺充电点位时,理想已把战旗插遍全国交通大动脉。九纵九横的布局,覆盖90%国家级高速主线的目标,显露其称霸电动出行的野心。
嫁妆丰厚,i8登场
7月29日,理想纯电SUV i8即将揭晓售价。李想提前为这款重磅产品备下“豪横嫁妆”——这张覆盖全国的高速超充网络。
对定价35万-40万元的i8而言,充电焦虑的化解将成为核心卖点。潜在车主清楚:购买电动车不仅是选择一款车,更是选择一套能源服务体系。
理想i8与5C超充桩的组合正在改写游戏规则。当竞品还在宣传“30分钟充电80%”时,理想用户已在服务区用一杯咖啡的时间补足500公里续航。这种体验差可能成为高端电动市场的分水岭。
基建先行者的启示
理想的超充战略揭示行业新逻辑:电动车竞争已从续航竞赛升级为充电网络竞赛。
自建充电网络需要雄厚资金和战略定力。理想敢于投入千亿现金,背后是对纯电市场的长远押注。其计划年底前覆盖90%国家级高速主线及90%四线以上城市核心区,将充电便利性延伸至更广阔市场。
这种基建投入形成天然壁垒。后来者要追赶,不仅需要资金实力,更需要时间积累。当理想车主享受“152公里一充”的便捷时,其他品牌车主可能还在为寻找兼容快充站而焦虑。
“让纯电车主成为最幸福的用户”,李想的承诺正通过密集的超充网络落地生根。在电动车普及的下半场,充电体验可能比电池容量更能决定市场胜负。
结语
理想汽车的未来战略清晰写在纵横交错的高速地图上。当其他车企还在产品配置上内卷时,李想已将目光投向更远处。他深知: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不仅需要续航更长的电池,更需要触手可及的充电枪。
手握千亿现金的理想,正在把“基建狂魔”的称号从调侃变为行业敬畏的标签。
充电桩终将老去,而铺向每寸国土的基础设施,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话题互动:您认为车企自建超充网络是否电动车行业竞争的关键?
支持:自建超充是解决用户痛点的核心竞争力,理想走对了路
反对:充电网络应该共享共建,单打独斗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中立:前期自建有必要,但最终需走向开放合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