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开新能源车的朋友,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痛点”,尤其是在节假日出行高峰期。
当你堵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眼看着自己车子的续航里程一点点往下掉,心里那份焦虑劲儿,真是谁经历谁知道。
好不容易排到了充电桩跟前,却发现前面还有十几辆车在等着,这一等可能就是一两个小时。
更让人心里添堵的是,就在不远处,另一排崭新的充电桩齐刷刷地空着,你满怀希望地开过去,屏幕上却冷冰冰地显示着:“某某品牌专属,不对外开放”。
那一刻,你是不是觉得心里有堵墙,又高又厚,把你和近在咫尺的电量隔开了?
凭什么我的车就不能用?
电不都是国家电网的吗?
这种让人憋屈又无奈的日子,现在总算是要看到头了。
国家相关部门终于出手,要来强制“拆掉”这堵无形的墙。
就在今年7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四个部门联合下发了一份重磅通知,这份通知的核心内容,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以后,汽车厂家自己在公共区域,特别是高速服务区建的大功率充电桩,不能再搞“特殊化”了,必须向所有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开放。
这可真是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它意味着以后咱们出门,再也不用因为车的品牌不同而为充电发愁了。
咱们先来掰扯掰扯,以前那种“各家自扫门前雪”的模式,到底有多不合理,造成了多大的浪费。
很多车企,尤其是新势力品牌,一开始都把自建充电网络当成是自己品牌的“护城河”,觉得有了专属的充电桩,就能更好地服务自己的车主,从而吸引更多人来买自家的车。
这个想法初衷或许是好的,但在实际运行中却问题百出。
最直观的就是资源浪费。
节假日高速服务区,公共充电桩一位难求,而旁边的品牌专属充电站里,却常常能看到超过三成的充电桩在“晒太阳”,无人问津。
这边是车主们急得团团转,那边是宝贵的公共资源被闲置,这种鲜明的对比,怎么看都觉得不合理。
而且,建一个大功率充电桩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就拿华为研发的那个600千瓦的液冷超充桩来说,光是硬件成本就高达65万元,这还不算上土地租金、电力增容、日常维护等一系列费用。
如果这么昂贵的设备,只允许自己品牌的车辆使用,那得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成本?
这笔经济账,企业自己算起来恐怕也头疼。
更不用说在城市里,同一个商业区,这边是小鹏的超充站,马路对面可能就是蔚来的换电站,大家都在抢占黄金地段,重复建设,这不仅占用了紧张的城市土地资源,也给电网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
说白了,这种“圈地自萌”的行为,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的今天,已经成了一种内耗,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想想看,咱们开了这么多年油车,从来没见过哪个加油站说“只给丰田车加油,不许本田车进来”吧?
能源补给本身就带有公共服务的属性,开放和通用才是大势所趋。
现在,国家这份通知的出台,就像一把利剑,直接刺破了这种封闭的小圈子。
政策不仅要求开放,还提了很高的服务标准,比如要求充电站的可用率不能低于98%。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那些经常出故障、扫不上码、坏了没人修的“僵尸桩”,以后将没有生存空间。
充电桩的运营商必须花心思去维护好设备,确保咱们车主每次需要充电时,都能用得上、充得快。
其实,已经有一些有远见的企业提前尝到了开放共享的甜头。
比如小鹏汽车,他们早就把自己的充电网络向所有品牌开放了,结果发现,使用他们充电桩的用户里,有三成都是开着其他品牌汽车的车主。
这不仅没有影响到小鹏车主自身的充电体验,反而大大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效率,运营收入也增加了。
蔚来汽车同样如此,他们已经把超过八成的充电桩向社会开放,整个充电服务体系照样运转得非常顺畅。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都说明,所谓的“品牌壁垒”,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资源共享的大趋势面前,其实并不牢固。
开放,反而能带来共赢。
这项政策的出台,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会倒逼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发生改变。
过去,车企建充电桩,主要是为了捆绑卖车。
现在,路走不通了,他们就必须转变思路,学会像加油站那样,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来赚钱。
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在高速服务区的充电站,给车充上电需要半个多小时,这段时间车主能干什么?
如果充电站旁边就有一家窗明几净的便利店,有热气腾腾的快餐,甚至还有一个可以喝杯咖啡、看看书的休息室,那车主们是不是很愿意在等待的时间里去消费一下?
有数据显示,高速服务区便利店的商品价格和利润率,普遍比市区高出一大截。
这笔围绕充电场景产生的“副业”收入,可比单纯收那点充电服务费要可观得多,也更具想象力。
把充电桩从一个花钱的“成本中心”,变成一个能吸引人流的“流量入口”,这才是未来发展的正道。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项政策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
最直接的,就是以后出门再也没有“充电品牌焦虑”了。
不管你开的是特斯拉、比亚迪,还是蔚来、小鹏,只要看到有充电桩,开过去就能充。
手机里也不用再下载十几个不同的充电APP,来回切换查找了。
对于那些开网约车的司机师傅们来说,充电效率的提升,就意味着每天能节省出一两个小时,多接好几单生意,每个月实打实地增加收入。
长远来看,随着所有充电桩的使用率都提上来,规模效应会逐渐显现,运营商的成本降低了,咱们车主支付的充电服务费也有望跟着下降。
如果再配合各地推出的“低谷电价”政策,选择在夜间充电,那用车成本还能再省下一大笔。
按照国家的规划,到2027年,全国要建成超过10万台大功率充电桩,到时候,充电十几分钟就能续航三四百公里的体验将成为家常便饭,开电动车进行长途旅行,就能真正做到像油车加油一样方便快捷,说走就走。
就连中石化这样的传统能源巨头,都已经在积极拥抱变化,计划在全国建设5000座集充电、换电、光伏、储能于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站了。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开放、共享、高效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那些还想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不放,搞封闭小圈子的想法,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
这堵存在于新能源车主心中的“墙”终于被推倒,堵心的日子结束了,一个更加便捷、高效、公平的充电新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