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新一代申报曝光:轴距3030mm,纯电/增程齐上阵,华为技术大招到底有啥门道
01 主打一个空间,轴距直接拉到3030
我第一次看到这轮申报数据,老实讲有点惊到我了。前两年大家都觉得轴距2800够用了,现在问界直接上3030。说人话就是,这车空间是真大。以前我跟朋友试过现款问界M7,后排只能说还行吧,腿窝有点顶。这回纸面数据一出,轴距提升了整整210mm,长宽高也达到了5080/1999/1780mm。以前和M8一比总觉得差点气场,现在尺寸直接和M8看齐了,只差轮廓收敛一点,定位更家用。
让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门把手。细看申报图,半隐藏式门把手终于跟上主流。我上次在雨天拉传统外露门把手,滑了一下,差点钥匙都掉地上。半隐藏式真的实用多了,不容易藏污纳垢。轮毂规格也高,四款造型,20英寸起步,大脚炮呗,轮胎参数看前255/50 R20后275/50 R20,喜欢运动点的还有21英寸版本选。
02 动力选择多,增程和纯电该怎么选
问界这次其实没搞花活,一如既往给了增程和纯电两个路子。增程版用的是1.5T增程器,最大功率118千瓦。常规操作,两驱版电机227千瓦,四驱版组合成了前165、后227千瓦,合起来392千瓦,最高车速200km/h,够用,其实大部分场景很难用到极限。
纯电版我感觉更适合城市家用。四驱前160后227千瓦,综合387千瓦,这个数据在同级车里属于正常发挥。电驱的线性感就是不一样,踩下去那种‘不等你反应,车先走了’。
这里我得插一句。身边有不少朋友一听到‘增程’和‘纯电’,脑子里就跟买菜纠结一样。增程版其实属于那种‘既要又要’的选择,不敢纯电全押,有点保守。但我自己驾驶过,电上切油下来,有时候细微滞后,喊出来说“也能开吧”,但总觉得不如纯电的爽利。纯电版对电桩要求高,家里能装就是天堂,不能装还是那句话‘有点焦虑’。
03 华为ADS 4,智能驾驶要往细处做
智能这块,问界一直吹得猛,但这回ADS 4系统,硬件升级明显。三套4D毫米波雷达矩阵、两颗角雷达、一颗后向激光雷达。这都啥玩意儿,说人话就是,前后左右全方位都能感知,比上一代更细腻。我跟问界试驾过的编辑朋友聊过,他说高速领航模式确实稳,但一遇到复杂路况还是得人盯着。别光信广告,遇上爆雨或者有强光的时候,雷达有时候没办法100%识别,我自己就踩过坑。
支持智能泊车,城市领航,主动防碰撞这些都有,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任何自动辅助都别全信,要是刹车抓不住,也就‘喊一嗓子’的事,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华为途灵底盘首搭,悬架成了前双叉臂加后五连杆,纸面上看很高级,实际还是得试过才知多大区别。空气悬架和可变阻尼减振器可能要高配才有,但底盘素质提升还是有实感的,尤其过减速带时候不会像以前那么硬邦邦。
04 市场竞争和座椅布局,说说自己的观察
我个人挺关注的一个点是座椅布局。申报这次明确写了5/6座可选,家用和商务都能兼容。以前很多中型SUV只给5座,六口之家出行只能挤着,问界这次找回点人性化。
市场层面看,这车不是没压力。一出来对标理想L7、小米YU7、魏牌蓝山、小鹏G9这些竞品。现款问界M7近半年月均5000台,也曾三个月突破2万大关,去年巅峰时期接近3万,证明还是有人买单。现在同价位小米YU7官方指导价25.35-32.99万,问界新M7尺寸和配置放出来,未来这个价位厮杀只能更卷。
还有一点,内饰没详细申报,但从M8来看肯定不会拉胯。新车发布还得等9月,估计内饰用料、座椅舒适度会有提升。我自己摸过问界M8的内饰,虽然看着挺豪华,但用久了发现有几个细节还是‘中看不中用’,比如拉手太宽,手小的人很难握牢。我期待新M7能吸取这些教训吧。
05 购买建议和避坑提醒
如果你家有充电桩,我个人更优先推纯电版。插回家睡一觉,第二天满血复活,比加油站自由多了。如果没有电桩,全家人四处跑,那就安心选增程,不要纠结了。
底盘和智能辅助这些升级都挺好,但遇到特殊天气还是自己多把握,我自己安全带从不给自动驾驶‘偷懒’。
新车上市的时候别只看配置和动力。空间、舒适性、日常用起来便利才是关键。问界M7这次数据够狠,但到底好不好开,还得等落地试过才知道。
总之,买车这事没有绝对答案。空间大了一圈,动力规格也够强,智能辅助更完善。就是要多留心,实际体验才是硬道理。
这年头,同价位对比方案太多。收藏这篇,聊点干货,少走冤枉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