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男子开奔驰去4S店保养,
不料第二天被告知车内有积水,需要5900元维修。男子起疑,查了询监控发现自己前脚离开,店后脚里员工就提了一桶水,从天窗倒了进去。
男子生气,4S店为了赚钱丧心病狂。既然连买大牌车子都没有保障,那品牌还有什么意义?
最近,苏州的李先生找到电台维权。说自己于2024年年底的时候,开着GLC去当地的一家4S店做正常保养。没想到第二天4S店直接打来电话,说李先生的车子进水了,如果维修的话需要5900元的费用。
当时李先生就起了疑心,因为最近都没有下过雨,自己送车子之前,车子里面如果有水自己能不清楚吗?
所以李先生提出看监控的要求,没想到直接被拒绝了。
无奈之下李先生报警,通过警方李先生还是看到了监控,发现自己离开之后,店里的维修工直接打开天窗,往自己的车里倒了一桶水。
李先生觉得这就是4S店为了让自己多花钱才这么做的。
不过4S店却说这是正常的排水测试,因为维修工打开车门闻到了严重的霉味,以及通过车窗的潮气就判断车子天窗有漏水现象,所以进行了测试。但是李先生觉得既然测试车窗的密封性,为什么要打开测试,这就是在使坏。
店里进一步解释,不是测试的玻璃,而是要测试天窗的排水系统,所以要打开天窗测试。
正常来说这个水应该通过车底部的排水孔溜走,但是排水孔堵塞,才造成积水,所以需要维修。
店里说,确切的说,这个水不知道积了多久,查询维修记录发现李先生之前因为积水修过挂挡,所以这次维修,算是排查出了故障。
李先生就更生气了,车子挂挡也好,有积水也罢,这不是因为车子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吗?店里还是在坑他,不服的李先生直接将对方告到法庭。
4S店与顾客是两个非常容易发生矛盾的群体,一方面汽车维修涉及专业知识,顾客往往了解有限,而4S店掌握技术和信息优势,若未充分沟通,就容易引发矛盾。
比如维修项目和费用不透明,顾客不知情下被收取高额费用,自然会不满。
另一方面,服务质量不稳定也是重要因素。部分4S店过于追求利润,忽视服务质量,维修技术不过关,导致问题反复,甚至越修越坏。还有些售后人员态度冷漠,处理问题效率低下,顾客反馈得不到及时回应。
要解决这些问题,4S店需加强与顾客的沟通,提供清晰的维修信息和收费标准,让顾客明明白白消费。
同时,要提升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顾客遇到纠纷时,也要保留好维修单据、照片、视频等证据,明确问题并提出具体要求,通过合理途径维权,如向汽车生产厂家投诉、向消保委或相关部门投诉、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等。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减少纠纷,营造良好的汽车售后消费环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