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自研电池,合资欣旺达,双线合作宁德时代

大家有没有想过,造车这事儿,到底难在哪?以前咱们都觉得,汽车嘛,无非是发动机、底盘、壳,挣钱的是修理厂和4S店。可现在电动车时代来了,所有老思路全得掀翻重写。其中,最“值钱”、最有技术门槛的那一根筋,就是电池。

咱们天天喊电动车、纯电、混动,大伙买车还不是拿续航和充电速度说事儿。可说到底,续航、安全、充电速度、车价,这几大关口,全都卡在电池上。电池的成本,动不动占了车价三分之一。想把车卖便宜了、配置拉高了、质量搞住了,离开电池你啥都别谈。那问题来了,为什么突然理想汽车也开始自研电池?

理想自研电池,合资欣旺达,双线合作宁德时代-有驾
理想自研电池,合资欣旺达,双线合作宁德时代-有驾

有人会问,一车企,干么非得自己跳下去造电池?市场里宁德、欣旺达、比亚迪、蜂巢都现成的,规模大,供应稳,没事瞎折腾干嘛?理想真是舍不得花钱还是吃饱了撑的?

再仔细琢磨琢磨哈,就能看出门道了——现在这新能源圈,价格战打得越来越狠。你靠砸广告、堆配置那一套,大家都会,迟早没得玩。想要搞点别人一时半会儿学不来的本事,真正的“杀手锏”,还得掌握关键零部件。

就像以前苹果和高通打架,芯片自己不攥手里,那就啥待遇都得看脸色;现在造车这事儿也是,动力电池没自己的话语权,你跟人宁德时代、比亚迪谈采购价,讨个价还价,根本没想象空间。别人厂里一旦排产紧张,你的交付说断就断,还得陪着小心翼翼。这下理想开窍了,与其老被别人卡脖子,不如自己下场干。

而且你琢磨、电池也不简单是买卖关系这么简单。比如理想特别爱鼓吹什么“超快充”、“大电池、高续航”,对电池性能、尺寸、耐久要求花样百出,找第三方供应商,定制起来可没那么灵活。供应商够不够配合你,能不能按理想思路做,这可都是不确定的。想达成极致体验体验,技术自己得先攥手里。

所以这次理想跟欣旺达五五开合资,这不光是分摊点投资成本,而且主导权在自己,产品、工艺、材料设计权都把握住了。这样电池不是简单挂理想logo,而是真正做成“理想定制版”,以后你买理想电车,骨子里就是理想的东西,独一份。

这样一来,大家是不是又想问:那理想跟宁德时代的深度合作又怎么解释?不打自己人脸嘛?其实这才有意思,理想这次明确走的是“双线布局”,既要跟宁德时代搞深度合作,高端产品用大厂电池保证旗舰品质;又在中高端、主力车型上跟欣旺达合资自研,从“买手”变“主人”,自己说了算。这叫“两条腿走路”,灵活调度,兼容并包。

你可能不信,这种电池自研的玩法,理想还真不是第一家。比亚迪别说了,人家早就是电池巨头,最牛的就是自己给自己供货。吉利、东风、上汽这些大厂,也都跟电池厂合资,一大目的就是争话语权、压采购价、保证核心技术和后续供应,防止别人一家独大随时“断供”或者挟持涨价。正因为电池成了新能源大战的“咽喉”位置,车企自己不动手,那以后指不定被人掐着脖子卖儿卖女。你琢磨,比亚迪不就压着宁德时代喘不过气来嘛,掌握技术和产能了,打价格战才有底气,把风险自己消化了。

回头说说理想这盘棋,明年自研电池就要落地上车,这个步子也走得挺大。理想再三强调,电池和驱动电机、芯片这些核心部件,如果能做到自研自制,在未来跟友商掐架时就能主动出击,比如面对价格战就不会被人卖一块亏一块。再加上理想现在一边纯电一边增程,车型多样化,对电池需求和差异化要求拉得很满。靠单一供应商看人脸色,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理想自研电池,合资欣旺达,双线合作宁德时代-有驾

当然自研也不是谁都能玩的。你得舍得砸钱,还得有工程实力和团队积累,否则就是钱打水漂。欣旺达虽然说名声不如宁德时代大,但人家也是老牌电池厂,量产、质量、管理都有经验。理想趁着还没一家独大,先选好“战略盟友”,五五合资,既能差异化,又能稳住生产,给自己打了保险。

到这,估计还有人替消费者担心,理想自己玩电池会不会砸牌子?这不是把自个儿的小命交给自己人了?放心,这种合资自研,供应商还盯着名声呢,一旦出事大家都不好看,不至于瞎来。而且说到底,电池本身门槛高,理想如果敢大规模放量,肯定还会有整个供应链的背书。如果成本、技术调控得好,将来理想的电动车价格还有空间向下探,配置甚至能比以前还好。

有人会说,这事儿整个行业都在做,那还有啥稀奇?其实真稀奇的点在于,理想是最晚一批大力砸向自研的头部厂商之一了。这信号很明确——现在新能源车赛道,决胜点已经变成“核心自研+规模供应+全链路控制”,谁敢在几个关键零部件放权,谁就留不下。以后这局面,不止车厂和电池厂合作那么简单,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利益网了。理想到了这一步,说白了,就是赌未来几年新能源战场的座次,不仅想通吃利润,还想牢住命脉。

最后甩个问号:以后“理想牌电池”在车上普及了,真正能不能媲美宁德、甚至比亚迪那种全链控制?自研能不能带来技术爆款、实际让用户受益?会不会有一天电动车的价格像手机一样,一点点地被拉下来,配置、体验却越来越高?还是会变成一地鸡毛、卷到没利润可赚?谁都不知道,但这种格局下,能多条腿走路,敢砸钱、敢啃硬骨头的,注定是最后的大赢家。不动、不自研、不升级的,那就是“温水煮青蛙”。今天理想跳下去了,明天会是谁跟上?圈里圈外,大家拭目以待。

理想自研电池,合资欣旺达,双线合作宁德时代-有驾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