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品牌慢动作造电车,新势力拼参数,至境L7主打发动机发电效

有没有人想过,合资品牌做电车这事儿,真的有多难?你看这两年,不管是日系、美系还是德系,合着都装作没看见新能源的大潮,慢慢悠悠的,该油车的还油车,最多出点三缸的混动糊弄一下。有人说他们保守,也有人说他们步子小,我倒觉得,他们不是不会做,而是没到时候。

昨儿个别克至境L7出来走了一波秀,我正好也简单唠唠。很多人以为,合资新能源就是赶鸭子上架,其实真不是。想当初我问过在泛亚技术中心的哥们,我说你们都啥时候了,还在憋啥大招。人家很淡定,意思是,咱库里啥都有,要啥有啥,随时能拿出来,就是不着急,干嘛要瞎折腾。说白了,他们不是没东西,是真的不急。

为啥呢?咱们再细琢磨。国产这边,新能源遍地开花,赛道满员乱跑,眼看每个月都有新品牌新车型冒出来,卷参数卷智驾卷价格,恨不得把轮胎都卷方了。可是,真跑出来几个能叫板的有几家?没想到答案的,可以先自己琢磨琢磨。要是底子厚一点,家底雄厚,动作慢点没什么,但如果像一些新势力,把几年卖白车的钱堆进研发,不是一回回烧钱大赛?

这么一想,合资这帮都是老狐狸了。去年市场怎么晃,他们看的可比咱明白多了。该上混动还是上混动,增程能拖就拖,基本谁也不想头铁。不是他们不会“创新”,而是心里有盘算盘,油水少的事儿,咱不急着扎进去。

合资品牌慢动作造电车,新势力拼参数,至境L7主打发动机发电效-有驾

可是等到了现在,情况有点不一样了。新势力里头,不少已经露出疲软,剩下那些能死扛下来的,你数数,也就那么几家。市场方向出来了,增程、纯电、大电池都在玩,但玩到后来你会发现,真正能抓住用车痛点的,不多,真正能“做明白”增程的更少。

说增程,最近玩得挺火。国产这波玩命加大电池,一个个光想着续航噱头,结果搞得车越来越重,电池位置都快顶到副驾驶脚底了。小区市里电跑不远,油箱越做越小,高速一踩油耗表直飙,那油还不如纯油车省。这车成了PPT里吹牛价格,实际用起来,尴尬地一塌糊涂。

那为啥说至境L7这事,值得唠唠?就在这两天出来,网上帖子都在聊,说终于给大家补了个怎么把发动机发电效率用好的课。绝大多数国产增程,就算电池做大,发电不要紧,结果亏电的时候,电池一耗完,那提速别说激情,你踩到地板油,基本也就慢慢悠悠往前蠕。大多数车主顶多也就体验一下新鲜,真要天天开,受不了。电池输出功率不给力,发动机又不能直接驱动轮子,这毛病不解决,全世界都做增程也没用。

至境L7好在哪儿?其实看着老实,算盘打得精。发电效率拉满,电池直接用奥特能2.0这种专用货,这东西是搞纯电用的,忽悠人还行,真拿出来拼,实力就展现了。亏电也好,加速依然猛,体验和满电没什么差异。说到底,人家真的是有技术,或者说,人家压根没把这事当事,库里随时能掏出来。

你想啊,这跟你小时候做作业似的,隔壁同学闷头苦写,家里大哥却在旁边玩,关键时刻来两道压轴题,轻轻松松拿下。差距在哪儿?底子在那儿,急啥啊。中国新能源卷了几年,确实逼出来一批能打的品牌,不容易。但这时候合资品牌亮大招,要是你真比人家强,咱也服气。

其实说到底,新能源下半场,卷的是谁能沉住气,谁能活下来。新势力那几个还站着的,之前说过,能剩下几家就赚了。现在合资品牌摁着牌不出,就是等,等你们都掰明了路,自己再来一波技术下放,分分钟卷一波。

所以回头看,新能源行业早就不是技术有多难,有没有储备的问题了。国外这些合资厂,说白了都是看“风”而动,什么车卖得好,技术随时都能拎出来。市场方向一明朗,产业链成熟的底子一打牢,才是真正的大象转身。这时候国产品牌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别被合资后发优势一上,直接卷下去了。

有人说你看,新势力有点像早年间互联网红利期,百家争鸣,最后熬出来几家,剩下的是给人家打市场。新能源也是这套路。合资的,像通用、丰田、本田这些,都玩得很明白,不是他们笨,是他们太懂牌桌上的规则了。万一选错方向,亏得是几十年家底,真轮不到小品牌陪葬。

合资品牌慢动作造电车,新势力拼参数,至境L7主打发动机发电效-有驾
合资品牌慢动作造电车,新势力拼参数,至境L7主打发动机发电效-有驾

等到现在,连增程都玩明白了,合资这些家伙一出手,优势就出来了。单说泛亚的研发实力,你也不能只看发布会,国内合作的那一帮工程师,见啥做啥,技术储备不是盖的。合资这些品牌,尤其是手上攒了很多互通共用技术的,只要有方向,想掏就掏。

是不是所有合资品牌都能一朝变身,分分钟干翻新势力?我看也不至于。做新能源,卷到最后拼的不是堆料比拼参数,而是谁的系统集成效率高,谁对产品需求理解更深刻。你看看比亚迪、理想,小鹏,他们不是单打技术,他们是搞生态,玩体验。合资老牌,光靠底子厚还不够,还得试着把铁板凳坐热,真实解决中国市场车主的焦虑。

现在新势力有几点优势,响应快,用户反馈闭环快,玩智能也是真有一套,合资这方面还得补课。大家别自嗨,别合资几个车型出来就觉得啥创新都完蛋了。别人玩步稳,是底气,国产玩得飞,是勇气,两边互动,才有意思。

说到底,合资品牌想做电车,从来都不难。难的是等风口吹的够大,牌桌上剩下的都是高手,这时候你掏王炸,别人还有没有牌接?国产新能源们,赶紧练好内功,现在熬到了下半场,是考验真本事的时候了。消费者看的是体验、价格、品牌、售后综合起来的踏实劲儿,谁能让大家用得顺心,踩得省心,口碑自己会出来。

别只看发布会吹得天花乱坠,也别惯性认为合资没戏。等真正的技术和市场撞个满怀,才知道谁是赢家。现在合资品牌才刚热身,新势力才刚向上,后面的故事,远没讲完。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