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车资源
据电车资源统计,最新公布的第401批新车公示中新能源VAN车累计上新52款,其中大面36款,占比近7成。从车型分类来看,交叉乘用车(即明窗版)达到32款,占比61.5%。
本批新车公示中,除了大VAN车型申报数量和占比高,部分车企也尝试上新增程式、换电大VAN等差异化车型,以期以极致续航和效率开辟新的赛道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1
鑫源/上通五/江铃申报数居前三
从企业申报情况来看,第401批新车公示中,申报VAN车数量排名前三的车企依次为:鑫源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和江铃汽车。
本批新车公示中申报VAN车的17家车企,有15家申报大VAN,占比高达88.24%。其中,只申报大VAN新车型的有13家,占比70.6%。江铃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上汽集团依维柯、瑞驰汽车、上汽大通、鑫源汽车均申报了3款以上大VAN产品。
中面车型只有上汽通用五菱(5款)和鑫源汽车(1款)、申龙客车(1款)申报;微面车型也只有鑫源汽车(4款)和奇瑞商用车(3款)、上汽通用五菱(1款)、长安凯程(1款)4家企业申报。
结合1-9月大VAN销量数据,来看申报VAN车数量TOP3企业的布局,鑫源汽车想进一步巩固其大VAN的优势(1-9月大VAN累计销量占比45.75%),做大微面细分市场蛋糕(33%)。固守中面市场优势地位,上汽通用五菱首次尝试进军大VAN市场,推出五菱扬光PRO。江铃汽车则押宝大面,上新7款VAN车均为大面。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大VAN市场而言,各车企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新品申报上体现差异化,更符合自身战略定位,也是明智之举。
2
明窗VAN占比超6成,后来居上难度大
第401批新车公示中,VAN车申报情况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明窗车型占比再创新高,必将加剧这一细分市场的内卷。
其中,最卷的车型依旧是大VAN。第401批新车公示中VAN车盲窗大VAN占盲窗VAN申报总90%;而明窗大VAN占明窗VAN申报总数的比例达到惊人的56%。
市场对于明窗VAN的需求量真的撑得起如此多的明窗VAN车型吗?这种一窝蜂申报的做法,是否能达到车企预期效果?
2025年1-9月,新能源VAN车累计销量24.2万辆,其中明窗版累计销量15.2万辆,占比62.8%。2024年1-9月,新能源VAN车累计销量19.1万辆,明窗版累计销量4.97万辆,占比26%。
看似明窗大VAN在2025年1-9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05.8%,然而,从明窗VAN销量TOP10车型的市场集中度来看,相差不大。2025年1-9月明窗VAN销量TOP10车型市场集中度高达82.2%,而2024年同期占比93.1%。这意味着,销量前十车型依旧牢牢霸占了8-9成销量份额,后来车型想虎口夺食,瓜分走可观的份额,进而脱颖而出绝非易事。
3
追求极致续航和效率成为新看点
第401批新车公示并非没有新趋势。电车资源注意到,值得关注的几款新VAN车型均追求更长续航和更高的运载效率。
以上汽通用五菱试水大VAN市场推出的首款大面五菱扬光PRO为例,不仅货厢容积达到8.7m³,货运版电量也达到69.2kWh,申报续航里程为380km。此外,采用柳州赛克提供的峰值功率150kW的电机,最高车速可达100km/h。与五菱阳光相比,空间更大、续航更长,动力性能也能满足大载重和复杂路况。
不同于五菱扬光PRO通过加大电量满足重载或复杂路况的长续航和高效率需求,上汽大通和南京金龙选择增程式动力方案。上汽大通推出的大拿V增程版货厢容积为7.7m³,搭载的是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峰值功率90kW电机和最大净功率42kW的春风动力增程器。最高车速也做到100km/h。南京金龙也申报的创维鸿途增程版明窗大面,搭载的是宁德时代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峰值功率150kW电机和最大净功率65kW增程器,最高车速可达120km/h。
为突破大面车型续航和载重桎梏,给用户带来极致效率,在本批新车公示中出现两款值得关注的换电版大面。
一款是远程星享V7E换电版。该车型搭载国轩高科提供电芯,智芯动力提供总成的磷酸铁锂电池,电池电量为51.39kWh,申报续航里程375km。电机依然来自智芯动力,峰值功率90kW,最高车速可达100km/h。
江淮汽车申报换电版Van宝路,搭载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和江淮自家的峰值功率77kW电机。相较于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在低温性能、快充效率及原材料成本方面具备潜在优势。不过由于钠离子电池尚未上规模,成本依旧是问题,业内人士猜测江淮汽车更看重的是钠离子电池耐低温的优势,意在快速打开北方市场。
4
结语
总的来看,第401批新车公示中VAN车的数量有所回升,特别是大VAN和明窗版车型的申报数量占比均高出预期。在大VAN和明窗VAN市场集中度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新申报的相关车型想脱颖而出,势必将加剧VAN车市场内卷。
不过,也有车企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追求货厢大方量的同时,在动力配置上尝试采取了换电或增程式动力方案+更大峰值功率电机,适配大载重或复杂路况的长续航、高效率需求。这些差异化布局,能否在未来市场上奏效,还有待观察。但是这种尝试依旧值得肯定。
来源:电车资源 杨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