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750SR-S的推出,是“重振”还是“另辟蹊径”?

早在今年7月底,春风750SR-S就在厦门国际赛车场发布,但未公布价格。而近日有消息传出,这款运动车型将在春风活动日上正式公布价格,同期还会有一款全新双缸车型一同亮相。不过在此之前,春风与钱江两大厂商已宣布不参加摩博会,这一情况也让原本就对春风750SR-S上市日期心存疑虑的消费者,进一步降低了信心。那么750SR-S能在中量级市场获得成功吗?我们来分析一下。

春风750SR-S的推出,是“重振”还是“另辟蹊径”?-有驾

在不少人看来,750cc排量的运动型摩托车或许已过黄金时代,但春风动力(CFMoto)显然不这么认为。春风正式推出的全新750SR-S运动车型,为这一长期被日系厂商占据的细分市场,带来了一款中国品牌的新选择。

春风750SR-S的推出,是“重振”还是“另辟蹊径”?-有驾

春风动力近年间的成长速度有目共睹。过去,它常被视作“经济型”摩托车品牌,但今年来持续的产品升级,如今推出的车型在设计吸引力、动力性能和技术配置上,均远超数年前市场的预期,已然从性价比之选蜕变为行业内的有力竞争者。

从675SR-R运动车到与KTM合作开发的探险车型,春风几乎每年都在刷新自身的产品标准。此次首发的750SR-S,虽不是品牌首款四缸车型(这一头衔归属于500SR Voom),却是它首次直接切入中量级运动车赛道。要知道,这一领域过去长期由本田、铃木等日系品牌主导,春风此次入局,无疑是一次颇具针对性的战略布局。

春风750SR-S的推出,是“重振”还是“另辟蹊径”?-有驾

纸面参数:动力不拼极限,更重日常适配

从参数来看,750SR-S的表现既有亮点,也透着务实。其搭载的749cc四缸发动机,在10250转/分钟时可输出110马力,若与经典日系车型对比,确实存在差距。比如铃木GSX-R750能输出147马力,即便排量更小的铃木GSX-R600(119马力),动力也略胜一筹。

图片


但春风的调校思路显然更贴合国内用户需求,750SR-S的动力峰值来得更早,中转速区间的输出更强劲,而非像日系运动车那样执着于“高转速极限性能”。这种设定其实更适合日常骑行。毕竟多数人通勤或短途出行时,很少会将发动机转速拉至极限,中转速的强动力反而能带来更顺手的操控体验。

图片


配置有诚意,重量控制藏成本考量

车身数据上,750SR-S整备质量213公斤,搭配17升油箱,对于750cc运动车而言,重量不算轻盈。这背后或许是品牌的成本平衡策略:要维持亲民定价,车架等核心结构的成本优化是常见思路,毕竟对多数消费者来说,价格可控比极致轻量化更具实际意义。

图片


不过,它的配置清单足够亮眼,能弥补重量上的些许遗憾:悬挂系统采用可调式KYB部件,刹车搭载Brembo M4.32卡钳,都是同级别中偏高端的硬件;电子辅助层面,弯道ABS、牵引力控制、两种驾驶模式一应俱全,能应对不同路况;智能化配置也没掉队,6.2英寸TFT屏支持蓝牙连接,无钥匙启动可联动手机,还配备了胎压监测,甚至预留了Insta360运动相机接口。此外,单向快速换挡(仅升挡)和弯道自适应大灯的加入,也进一步提升了骑行便利性。

图片


市场疑问:是“重振”还是“另辟蹊径”?

毫无疑问,750SR-S是春风迄今为止最侧重性能的车型,但一个关键问题随之而来:春风是在试图重振750cc运动车市场,还是只是在挖掘其他厂商已放弃的细分需求?


图片


目前,本田、雅马哈、川崎等日系品牌早已退出这一市场,但春风显然有自己的判断,其目标用户更看重性价比,即花更少的钱获得够用的性能、全面的配置和可靠的品质,而非纠结于传统市场的品牌传承。不过,这款车的具体售价和上市时间尚未公布,这两个信息或将直接影响它的市场接受度,在中量级市场,价格和交付节奏往往是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因素。兄弟们,你们觉得这款车价格会在多少合适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