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摩托车市场崛起与中国品牌的集体滑坡

越南摩托车市场崛起与中国品牌的集体滑坡

1999年那会儿,越南街头还满是本田、铃木这些日本老牌子的摩托。听说那时候买一辆Wave得花快两千美金,配件坏了还得从国外寄来,修一次能顶半个月工资。邻居阿福在群里感叹:“日本车是好,就是贵得让人肉疼。”不过日子很快变了。

越南摩托车市场崛起与中国品牌的集体滑坡-有驾

重庆那些厂子——力帆、隆鑫啥的,一看机会来了,直接把生产线往边境方向拉。师傅说那阵子厂里连夜加班,每天都有人喊“发动机又缺货啦!”批发价七百美刀不到,一到零售也就一千出头,比日本便宜太多了。我表哥去越南做生意,说当地仓库堆成山,到处都是中国车标,“路上骑着咱家的多。”

越南摩托车市场崛起与中国品牌的集体滑坡-有驾

出口巅峰时,据工贸部数据,仅重庆地区一年出口额冲到19.2亿美元,全中国品牌占据八九成市场份额。有次我和维修师傅聊天,他笑着摇头:“以前这活儿好干,日本车耐用,中国这波来后,全靠换链条修刹车吃饭。”确实,那几年低价冲击,日本销量掉得跟雪一样。

越南摩托车市场崛起与中国品牌的集体滑坡-有驾

不过这种繁荣,很快就露出了底色。厂家们互相压价抢单,有段时间利润只剩几块钱。一些小作坊开始偷工减料,用薄钢材替代原来的材料。“有些新款悬挂看着挺唬人,其实里面省了一根弹簧,”维修店老板老周总这么吐槽。他说雨季到了,这种‘薄皮’摩托链条三天两头断,锈点爬满全身。

越南摩托车市场崛起与中国品牌的集体滑坡-有驾

假冒货也混进来了,我堂弟在河内买过一辆,看外观像宗申,其实引擎是杂牌拼凑出来的,用不了半年电瓶就歇菜了。他气呼呼地跑去找经销商,对方摊手:“配件要等,下周再来吧。”售后服务基本靠第三方小店撑场面,有时候修一次比买新车还贵。这事儿在微信群里传开,好几个朋友都碰上过,说“便宜没好货”不是空穴来风。

越南摩托车市场崛起与中国品牌的集体滑坡-有驾

更尴尬的是形象问题,中国摩托慢慢被贴上“穷人专用”“工地标配”的标签。本地年轻人宁愿攒钱买二手本田,也不愿骑个面子都没有的新国产。“你看这塑料油箱盖,不结实,还漏水!”这是技师大明常念叨的一句口头禅。据2011年消费者协会报告,中国摩托故障率高达38%,而本田只有8%。谁家想天天进维修铺?

越南摩托车市场崛起与中国品牌的集体滑坡-有驾

后来企业间打起价格战,新车型研发周期越来越短,经常没怎么就上市。有回我帮朋友挑了一台新出的125cc,“销售顺嘴一提,这批发动机刚下线没多久”,结果不到三个月冷却系统出毛病,只能拆下来重新装水泵。“早知道还是选雅马哈,”他苦笑道。

越南摩托车市场崛起与中国品牌的集体滑坡-有驾

行业乱象持续发酵,本土经销商甩卖库存,有时一个月价格能跌七十美刀。政府查封假冒仓库,经常看到废弃车辆堆路边锈迹斑斑。一位做物流的小哥私下聊,“现在运过去的全是低端货,高端没人敢碰”。利润近乎归零,大厂转型,小作坊关门停业。我认识的一家供应商老板,两年前还能请员工聚餐,现在只能自己守仓库数轮胎。

越南摩托车市场崛起与中国品牌的集体滑坡-有驾

其实最根上的问题,是企业贪图眼前利益,把长远发展抛脑后。这种模式让消费者信任彻底崩塌,再便宜也没人敢买第二次。不少人在朋友圈调侃:当初为了省钱选国产,现在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折腾维修,比养孩子还费心神呢!

越南摩托车市场崛起与中国品牌的集体滑坡-有驾

与此日本品牌悄悄调整战略。本田投巨资建本地化基地,还推出Honda Wave Alpha系列,为越南量身定制油耗低、保值率高的新车型。据销售介绍,这批Wave售价虽比国产贵,但五年质保、标准化4S服务,让不少用户安心许多。我隔壁邻居阿勇攒够钱换了一台,他夸奖道:“开起来稳当,再不用担心链条断。”

越南摩托车市场崛起与中国品牌的集体滑坡-有驾

雅马哈则搞技术升级,引入蓝芯节能技术和分期购方案,让年轻用户一下涌入专卖店。在某次试驾会上,一个群友自测油耗,每百公里才1.7升左右,比之前用过的宗申125至少省三分之一。而且售后网点密布,大城市随处可见标准化门脸,不像以前只能找小作坊东拼西凑配件。

越南摩托车市场崛起与中国品牌的集体滑坡-有驾

到了2015年,本田市场份额重回六成以上,而中国品牌连十分之一都难保。有媒体采访受害者展示损坏部件,引发舆论压力增大,不过大家更关心的是以后到底该怎么买靠谱点的代步工具——毕竟谁都怕再踩坑啊!

越南摩托车市场崛起与中国品牌的集体滑坡-有驾

燃油时代退潮之后,又赶上一波电动两轮革命。最近几年,中国电动摩托如雅迪、爱玛这些主打智能续航,在河内街区频频亮相。但据圈内消息,为抢占市场,又有部分厂家推出超低价劣质款,APP闪退定位失灵已成家常便饭。有个技师抱怨,“换个电池要排队俩星期,新系统容易死机”。维权难度依旧不小,本土VinFast趁势推自主产品,加民族情怀牌,把不少客户吸引走了。

越南摩托车市场崛起与中国品牌的集体滑坡-有驾

所以现在走在胡志明市的大街上,你瞅十辆里九辆还是挂着Honda或Yamaha标志,中国品牌偶尔见到,多半是在建筑工地或者乡村角落。今年春节前,我顺路拍张照片留念,当年的辉煌已经远去了,只剩几台老力帆孤独蹲在树荫下晒太阳。不禁想起曾经那个出口19.2亿美元的数据,如今看来,更像是一场短暂热闹后的集体散场罢了……

越南摩托车市场崛起与中国品牌的集体滑坡-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越南摩托车市场崛起与中国品牌的集体滑坡-有驾

部分信息源自圈内群聊及越南当地新闻报道,以及实际用车体验分享。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