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平台被约谈,滴滴出行首约科技T3出行,整改要求已明确

咱们现在出门,手机一点,叫个网约车,真是再方便不过了。

不管是滴滴出行,还是T3出行、首约科技这些大平台,已经成了很多人生活里离不开的一部分。

我们信任这些大平台,觉得它们靠谱、安全。

网约车平台被约谈,滴滴出行首约科技T3出行,整改要求已明确-有驾

但是,最近在湖北荆州发生的一件事,可能要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这份信任了。

就在11月11号那天,这三家网约车巨头,被荆州市的交通管理部门请去开了一个会,但这个会可不是表彰会,而是一场气氛严肃的“警示谈话会”。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难道我们平时乘坐的网约车,背后还藏着我们不知道的问题吗?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荆州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受市交通运输局的委托,把滴滴、首约、T3出行这三家在当地运营的平台区域负责人都叫到了一起。

参加会议的不仅有执法部门的领导,为了体现公正和透明,还特意请了市出租车协会的秘书长来全程见证。

会议一开始,官方就开门见山,直接通报了近期调查发现的严重问题,可以说是毫不留情面。

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但每一个都直接关系到我们乘客的切身安全。

第一个问题,是平台在审核司机和车辆的时候,把关不严。

说白了,就是没有严格执行国家规定。

按照规定,一辆车要想合法地跑网约车,必须要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司机本人也得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这两个证,一个是车的“上岗证”,一个是人的“资格证”,两个证都齐全,才叫“双证合规”。

可调查发现,大量的私家车和没有从业资格的司机,竟然堂而皇之地混进了这些大平台的车队里,每天都在接单拉客。

这就好比一家医院,不仅让没有行医执照的人穿上白大褂看病,还用着没有经过安全检测的医疗设备,您想想这有多么可怕。

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还要严重。

平台不仅是审核不严,甚至是明知故犯,主动给那些没有合法证件的“黑车”派发订单。

网约车平台被约谈,滴滴出行首约科技T3出行,整改要求已明确-有驾

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非法营运链条,平台在最顶端,通过技术手段和信息优势,把订单派给不合规的司机,司机接单提供服务,而我们乘客,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坐上了这种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车辆。

您可能会觉得,不就是少两个证件嘛,有那么夸张吗?

这里面的水可深了,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

首先,车辆的安全性能完全没有保障。

合规的营运车辆,国家对其保养周期、年检标准、报废年限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因为它们的使用强度远高于私家车。

而那些混进来的私家车,可能车主为了省钱,保养得并不勤快,轮胎、刹车这些关键部件的磨损情况谁也说不准,开在路上就是一个移动的安全隐患。

其次,司机的背景和资质也是个未知数。

要考取驾驶员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背景审查,确保司机没有重大的交通违法记录或者犯罪前科。

如果这个环节缺失了,您就无法确定为您开车的那个人,是否具备安全驾驶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行。

最关键的一点,也是很多人都忽略的一点,就是保险问题。

私家车购买的保险,通常是家庭自用性质的,保险条款里会明确规定,如果车辆用于营利性活动,比如跑网-约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是有权利拒绝赔付的。

这就意味着,万一真的不幸出了事故,造成了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乘客很可能拿不到一分钱的保险赔偿。

这个后果,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问题,荆州市交通执法部门的态度非常坚决。

会上明确告知三大平台,已经对它们的违规行为立案查处,后续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和追责。

同时,提出了三点整改要求,措辞严厉,不容讨价还价。

第一,必须立即停止向不合规的车辆和司机派单,马上切断这个非法营运的源头。

网约车平台被约谈,滴滴出行首约科技T3出行,整改要求已明确-有驾

第二,必须在平台内部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清理,把所有不符合规定的“害群之马”全部清除出去。

第三,平台必须在会后15天之内,提交一份详细的整改报告,说明白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能改完。

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三大平台的负责人当场就作出了承诺。

滴滴平台的表态最为具体,他们承诺在7天内完成对无证车辆的清查,10天内升级注册审核系统,增加人工复核的流程,堵住以前的系统漏洞,并且在30天内,彻底清理掉所有存量的不合规车辆。

首约科技和T3出行也表示,会严格按照要求,加强自我检查和整改。

为了监督这些承诺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市出租车协会也表示会配合执法部门,建立一个长效的监督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平台的整改进展情况,让所有市民都来当监督员。

其实,荆州这次的“约谈”事件,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性的新闻,它更像是整个网约车行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

在过去几年,各大平台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进行了疯狂的扩张,奉行的是“流量为王”的原则,对合规性的要求自然就放松了。

但现在,随着市场格局逐渐稳定,行业发展进入了下半场,安全和合规已经成为了监管部门和广大民众最关心的问题。

那种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从荆州交通部门的做法我们也能看出,政府对于网约车行业的监管正在变得越来越精细化、越来越严格。

他们不再是简单地在街上拦车查车,而是采取了“线上抽查、线下稽查、大数据筛查”等多种现代化手段。

也就是说,就算车不上路,监管部门通过后台数据也能发现问题。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提出了一个“熔断机制”的设想,对于那些屡教不改、整改不力的平台,可能会直接暂停其在当地的运营资格。

这对于把市场看得比什么都重的平台来说,无疑是最具威慑力的一招。

这次事件给我们所有人都提了个醒。

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必须认识到,企业的主体责任不是一句空话,追求经济效益绝不能以牺牲公共安全为代价。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像荆州这样敢于较真、严格执法的做法,值得在全国推广,只有让违规的成本大大提高,才能真正促使平台敬畏法规。

而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乘客来说,以后在打车时,不妨多花几秒钟时间,核对一下手机上显示的车辆信息和实际乘坐的车辆是否一致,看一看车辆是否悬挂了合规的营运标识。

我们每一次用心的选择,都是在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投票,也是在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健康、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