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产车逼到墙角,保时捷上演了一场姿态优美的投降

保时捷最近发布了一个中国专属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这事儿本身不稀奇,BBA有一个算一个,都在搞中国特供。稀奇的是,保时捷,那个以“我自岿然不动”为核心企业文化的保时捷,居然也悟了。

他们终于不装了,摊牌了,公开承认自己那套从德意志第二帝国时代穿越过来的车机系统,现在别说跟新势力比了,连哄我那刚学会用智能手机的妈上车买菜都不好使了。这已经不是落后了,这是文物。你开着一台帕拉梅拉,结果中控台上那块发光玻璃砖的反应速度,还不如你兜里十年前的诺基亚。这种体验,非常割裂,非常魔幻,堪比修仙小说里的大能,明明能一指碎星,却偏偏要用最原始的钻木取火来做饭,还美其名曰“保留传统”。

你以为保时捷搞这套花里胡哨的东西,真的是为了什么“深耕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别逗了。这哪是承诺,这就是一场典型的求生演习,一次心态爆炸后的极限自救。当理想汽车把冰箱彩电大沙发一股脑塞进车里,把“家”的概念玩出花的时候;当蔚来开始全方位关心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把用户服务卷成海底捞的时候;当小米用一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式打法,直接把价格战的桌子都掀了的时候。保时捷要是再抱着他那个所谓的“高贵血统”和“纯粹驾驶乐趣”不放,下一步就不是卖车了,是卖车模。

被国产车逼到墙角,保时捷上演了一场姿态优美的投降-有驾

最好的商业竞争,从来都不是把蛋糕做得更大,而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如果说之前的新势力是把保时捷的蛋糕悄悄端走了,那现在小米和华为这种跨界玩家,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保时捷放过。所以,保时捷的官方发言人说什么“中国是技术演进与创新的前沿阵地”,翻译一下就是:“坏了菜了,大哥们别卷了,我跟不上啊,我投降还不行吗?”

所谓的“中国本土团队以‘中国速度’主导开发”,这话术听得我耳朵都快起茧了。我作为一个真的拥有过德系车的中年人,对他们的软件开发能力,有着一种清醒且痛苦的认知。他们的软件逻辑,就像在玩一个叫“你猜我下一秒会不会死机”的互动恐怖游戏。现在他们说“本土团队”,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一群最能卷的中国996程序员,围着德方派来的代表,声泪俱下地劝说:“大哥,求你了,别再坚持那个反人类的交互逻辑了,我们直接给你套个鸿蒙的壳吧,保证丝滑,就说是我们自研的,行不?”

这不叫开发,这叫皮肤移植手术。之前是金钟罩铁布衫,刀枪不入,水火不侵,但问题是自己也动弹不得。现在是把这身铁布衫扒了,换上了一件看起来很潮的夹克,里面还是不是那个味儿,就问你怕不怕?这简直就是把人当傻子耍!

但最魔幻的地方来了,也是这件事情最荒诞的核心。保时捷这么努力地去搞一套新系统,真的有用吗?

讲真,会买保时捷的人,就是喜欢保时捷本身。他们买的不是配置,不是智能座舱,甚至不是性能。他们买的是那个盾形的徽章,是911这三个数字的传奇,是一种近乎宗教信仰的品牌玄学。你车机卡不卡,跟他们的信仰崩不崩溃,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甚至你系统越难用,他们越觉得有“德味儿”,有“纯粹的机械感”。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就像果粉,手机信号再差,那也能解释成“与这浮躁的世界保持距离”。

说起来,我楼下那辆帕拉梅拉已经停那儿半个月没动了,车衣都落灰了,也不知道车主是又发财了换新车了还是资金链断了。

所以保时捷这波操作,更像是一种表演,一场给那些潜在的、还在犹豫的、已经被国产新势力惯坏了的消费者看的大型行为艺术。主题就八个字:“你看,我会,我只是不屑。”它要传递的信息不是“我的产品变好了”,而是“我的姿态放低了”。然而,看到他们的销售报告,就知道即便是最虔诚的信徒,也开始厌倦为一块会移动的品牌图腾支付溢价了。

被国产车逼到墙角,保时捷上演了一场姿态优美的投降-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保时捷比作下凡的神仙,可能有点抬举它了。它更像一个家道中落的老贵族,祖上阔过,现在不得不学着自己做饭了。

所以,保时捷这波不是进攻,是防守。是一种姿态,一种“我先跪为敬,你们随意”的预备动作。在今天这个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修仙式竞争环境里,你搞个新系统,就像别人都在用加特林玩闪电战了,你从背后默默掏出了一把祖传的瑞士军刀,还仔细地给刀刃抛了个光。

有用吗?当然有用。至少能让你在倒下的时候,姿势能帅一点。那么保时捷必须做出这种改变吗?其实也不一定。所谓的技术、体验,都是虚的。对于保时捷这种品牌玄学附体的压缩毛巾来说,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手段,就是降价。没有卖不出去的信仰,只有不合适的标价。当神仙开始关心凡人的吃喝拉撒时,说明天庭的日子,是真不好过了。

被国产车逼到墙角,保时捷上演了一场姿态优美的投降-有驾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