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台新能源,有1台油箱还在冒灰,2025年增程销量冲了85%,有人说这叫“淘汰”?我看倒像打脸现场。前几天在成都喝茶,朋友刚提新车,手里还攥着钥匙,旁边就有人开始嘴碎:“增程就是个过渡,买它你就等着被时代抛弃吧。”那哥们乐了,也没回嘴,第二天发朋友圈,油箱口的灰都快能种蘑菇,说自己快忘了油箱怎么开。你要说成都是个例?杭州开增程的老师傅点根烟说,比他家阳台还干净。
增程车到底是不是“技术备胎”,这事儿我早就想吐槽了。翻翻新闻,纯电信仰者抱着未来不撒手,增程用户却在现实里活得滋润。县城的充电桩少得像彩票中大奖,纯电车主每天和导航玩捉迷藏。城市里充电是个玄学,谁遇上过大晚上排队充电的场面,谁就知道油箱的香。有点像你爸妈说的那种“有备无患”,你嘴上嫌弃,真急了还得靠它。
什么叫现实?泰国人买中国新能源,10台里4台是增程。欧洲人更佛,增程还能少交税,谁会跟钱过不去?智己新出的那台66度大电池,市区里天天纯电,跑远了油箱兜底。就像高考复读生,平时没存在感,关键时刻顶得住。你说纯电是未来,OK,但未来啥时候来,谁也没个准信。
我有个同事,家在杭州,平时上下班全靠电,周末自驾油箱才有戏,家里人都觉得他“贪心”,非要油电双修。可真遇到夏天出城,手机查到最近的充电桩还在五公里外,谁还敢跟未来赌气?增程车在中国活成了“有备无患”的人间清醒,油电双全才是大多数家庭的底牌。
有意思的是,增程被喷“过渡”,和当年说电动车三年要完蛋的论调一模一样。现实打脸速度,比你手机掉地上的反应快多了。销量数据摆那儿,10台新能源里1台增程,2025年直接涨了85%。这还是被“淘汰”?那“淘汰”的标准是不是得重新写写了?
新能源圈里争论最热闹的事,永远是“谁才是终极形态”。有时候我怀疑,这些争论像极了球迷吵“梅西C罗谁才是GOAT”,嘴上谁也不服,数据说了算。增程车就像场上那个不显眼但能一脚决定胜负的后腰,没人第一眼挑中,却永远在关键时刻救场。你得承认,中国路况复杂,城市县乡通吃,增程的生存空间大到想象不到。
有些人嘴上不屑一顾,心里却偷偷琢磨。油箱和充电口,谁不想都揣兜里?成年人的安全感,从来不是靠信仰,更多靠“万一”。技术再先进,能不能落地才是关键。你看欧盟的政策,增程车交税低,这钱实打实进了钱包。现实比理想骨感,市场比键盘侠诚实。
翻翻历史,技术的“终极答案”从没这么快。纯电的未来没人否认,但眼下的中国,增程就像一碗热腾腾的面,随手就能吃饱,比那些画在PPT里的未来更让人踏实。零跑朱江明说得明白:“纯电终极”。但问问身边司机,谁没被充电桩搞过心态崩?你敢保证明天就能充上电?增程车不装神弄鬼,愿者上钩,不愿意的也不强求。
说到体验,杭州的哥们那次自驾游,车上小孩睡着,导航导航,最近的充电桩没信号。油箱一顶上,秒变家用神车。谁说增程过时?技术不是靠嘴皮子,靠市场一票票堆出来。2025年10台新能源车1台增程,这不是嘴炮能吹出来的。
增程和纯电的争论,像极了小时候的“葱花还是香菜”,谁都能吵出花。可真有选择的时候,大家都想多点保险。别管网上怎么吵,现实里能让司机多睡会儿安稳觉的,才是王道。
你问我增程是不是过渡?我更关心油箱和电池下次谁先见底。市场才不信什么“淘汰论”,数据不会骗人。增程车还在路上跑,油箱还在继续落灰。你说,是不是该给“淘汰论”也发张船票,让它先走一步?
有时候真想问问你们,买车你到底图啥?是想每天和充电桩斗智斗勇,还是图个省心?评论区自选答案,别憋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