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欧洲业务部门正式发表全新第三代CX-5,预计于2025年底在欧洲、日本正式上市,2026年起陆续导入全球各地市场,包括中国在内也要等到2026年才有机会得见。
消息一出,把不少老车主和潜在买家整得不轻:不是说好要坚守燃油和柴油的吗?咋“变卦”了?新车不仅尺寸全面加大,欧洲市场还主推轻混系统。
曾经被马粉捧上天的“东瀛宝马”柴油版,在部分市场真的要成“绝唱”了。
要知道,上一代CX-5可是靠2.2T柴油机加操控圈了一大波粉,尤其是北方用户和越野爱好者,对那台低扭强、油耗低的柴油机爱不释手。结果这才几年,马自达“怂了”?
今天咱就来唠唠,这背后到底藏着啥门道。
2025年7月官宣转型混动,马自达是被逼的还是主动转型?
2025年7月的发表会上,马自达高层明确表示:第三代CX-5将在欧洲市场以e-SKYACTIV G 2.5 MHEV轻混系统为主力,虽然东南亚等市场仍会提供柴油动力,但趋势已经很明显——混动正在成为主角。这话给柴油党们浇了盆冷水——曾经引以为傲的2.2T创驰蓝天柴油机,在主流市场的地位正在动摇。
为啥要转向混动?
咱得把时间线拉回2023年。当时欧洲率先出台“2035禁售燃油车”措施,虽然允许混动过渡,但对柴油车的限制越来越严。日本也在2024年跟进“碳中和加速计划”,要求车企2030年前将新能源车占比提到50以上。狠的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2024年底把柴油车的排放标准卡到国六b+,连维修配件都开始限制供应。你想想,全球三大主要市场都在“封杀”柴油车,马自达还能硬撑多久?
反观马自达的柴油机——虽然创驰蓝天2.2T热效率高达42,比很多汽油机还牛,低扭输出能轻松拖动2吨车重,但问题是:它太“挑食”了。低温启动困难、噪音振动大、后期保养贵不说,在全球都在推电动化的趋势下,柴油机的研发成本越来越高。比如要额外加装尿素处理系统来降低尾气排放,仅这一项就要增加成本8000-12000元,销量却连年下滑。数据显示,2024年马自达全球柴油车销量占比已跌破15,中国只剩不到3,主要还是靠老款CX-5在撑着。
从马自达的财务报表也能看出端倪:2024年研发费用中,柴油机技术投入占比27,但带来的营收贡献仅12。这笔账任谁都算得清楚——继续硬刚柴油机,就是在烧钱。与其这样,不如跟着大趋势搞混动,至少能保住市场份额。
说白了,马自达不是“怂了”,是算明白了账:时代变了,再固执下去就真的要被淘汰了。
混动+加大尺寸,第三代CX-5到底升级了啥?
根据目前曝光的信息,新车最大的变化就俩字——“变大”+“混动”。这对于马自达来说,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大改动。
咱先说尺寸变化。
现款CX-5轴距2700mm,属于紧凑型SUV里中等偏上的水平,但后排空间一直被吐槽“坐个胖子都费劲”。而第三代车身长度增加约110mm,达到4685mm左右,接近中型SUV的门槛了。要知道,这可是马自达少有的“妥协”——以往他们坚持“操控至上”,宁可牺牲空间也要保证驾驶乐趣。现在加长车身,说明他们终于意识到,中国消费者对空间的需求有多强烈。
动力方面的变化是颠覆性的。欧洲市场新车将搭载e-SKYACTIV G 2.5 MHEV轻混系统,这是马自达自主研发的48V轻混技术,不是丰田的THS系统。这套系统由2.5L自然吸气发动机配合48V轻混电机组成,最大功率达到187马力,比现款2.5L汽油版提升约,但油耗却能大幅降低。值得注意的是,马自达已经明确表示,新CX-5将采用自主研发的混动系统,而非与丰田合作开发。这套系统保留了马自达标志性的“人马一体”调校——方向盘反馈依然,底盘滤震不会像某些日系混动那样“软塌塌”。
除了轻混版本,新车还将提供全混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三种选择,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东南亚市场应该还是会采用和目前一样的引擎动力,也就是2.0L和2.5L的Skyactiv-G自然吸气引擎、2.5L Skyactiv Turbo引擎以及2.2L的Skyactiv-D柴油涡轮增压引擎。
智能化配置方面,新车也终于不再“掉队”了。将引入“i-ACTIVSENSE 3.0”智能驾驶辅助,支持高速领航辅助、自动变道跟车、城市拥堵跟车带刹停功能,以及灵敏的碰撞预警。要知道,上一代CX-5的驾驶辅助还停留在“基础版L2”,只能简单跟车和车道居中,这次算是补上了智能化短板。内饰设计也会有大改动,据说会用上12.3英寸的多媒体显示屏,以及升级的Mazda Connect系统,取代现在那个“孤零零”的小块屏幕,科技感终于跟上时代了。
从这些升级来看,马自达这次是真的在“革自己的命”。以前他们总是坚持“小而美”,现在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连最核心的尺寸和动力都改了。
这要是放在十年前,马粉们早就炸锅了,但现在看来,这样的改变或许正是马自达重新焕发活力的关键。
柴油版成“绝唱”,是马自达的“退步”还是行业的必然?
有人可能会问:柴油机明明省油又耐用,扭矩还大,为啥非得淘汰?
其实这背后是“大环境”和“小需求”的双重挤压,马自达只是顺应了历史潮流而已。从全球趋势来看,各国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越来越近。欧洲2035年、中国预计2040年,就连一直力挺柴油的德国,也在2022年后陆续砍掉了主力柴油车型。为啥?因为柴油车的碳排放确实比汽油车高15-20,而且颗粒物污染严重。在“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柴油车自然成了“众矢之的”。就连大众、宝马这些欧洲巨头,也在2020年后大幅削减柴油车型,转向混动和纯电。
再看国内用户需求的变化。现在买SUV的主力军是年轻家庭和城市通勤族,他们看重智能化配置、舒适性,还有绿牌的优势。混动车能上新能源牌,不限行不限号,这对北上广深的用户来说,吸引力比什么都大。
反观柴油车的优势——扭矩大、适合长途驾驶、油耗低,对这些城市用户来说,反而成了“鸡肋”。城市里根本用不上那么大的低扭,反而嫌它噪音大、震动多。
从销售数据也能看出端倪。2024年中国SUV市场中,混动车型销量增长了156,而柴油车型下滑了34。马自达CX-5柴油版在华销量从2022年的6.8万台跌到2024年的1.2万台,这个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消费者用脚投票,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对马自达来说,坚持柴油机就像“在退潮时硬撑冲浪”——技术再牛,市场不买单也没用。与其死磕一个萎缩的细分市场,不如跟着主流走,至少能保住品牌的基本盘。
当然,这也意味着那些真爱柴油机声浪、享受大扭矩推背感的老粉,可能真的要和那台“嗡嗡响”的2.2T说再见了。但这就是技术进步的代价——有些东西注定要成为历史,就像当年的化油器被电喷替代一样,这是无法逆转的趋势。
网友:这些争议你怎么看?
马自达官宣第三代CX-5全面转向混动后,各大车友群和论坛都炸开了锅。咱来看看网友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这些争议背后其实反映了消费者的真实担忧。
混动版价格会不会暴涨?
现在汽油版落地20万出头,混动是不是要奔着25万去了?这是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从目前的信息来看,价格上涨几乎是肯定的,但幅度应该不会太离谱。参考现款CX-5在海外市场的混动版本,比汽油版贵2-3万人民币,考虑到第三代的尺寸升级和配置提升,预计国内售价会在22-28万区间。虽然比现在贵了,但放在同级别混动SUV里,这个价格还算合理。毕竟本田CR-V混动都要24万起,丰田RAV4混动奔着26万去了。马自达一直走“高性价比操控”路线,不太可能学某些豪华品牌“混动加价10万”的套路。
柴油版真的一无是处?
北方冬天汽油车启动困难,柴油机不是靠谱吗?这个问题很多东北和西北的车友都在问。确实,柴油机在低温环境下的表现比老款汽油机要好,尤其是零下20℃以下,但这个优势正在消失。现在的汽油机早就不是十年前的水平了,涡轮增压加电加热油轨,已经解决了低温启动的问题。
马自达新一代2.5L发动机优化了冷启动逻辑,实测零下25℃也能3秒内着车。再加上混动系统有电池辅助,低温体验反而比纯柴油机稳定。至于柴油机的大扭矩优势,对于城市用车来说,真的没那么重要了。
尺寸加大后,操控会不会变差?
马自达的“人马一体”招牌还能保住吗?这是马粉们最担心的问题。从目前曝光的底盘参数看,新车依然保持了50:50的配重比,后悬还是多连杆独立结构,没像某些竞品为了省成本上扭力梁。马自达工程师也公开表态:“哪怕加长了车身,转向度和车身响应依然是我们的核心目标。”当然,物理是无法违背的,车身变长肯定会对灵活性有影响,但只要调校到位,依然能保持同级别里的“尖子生”水平。况且,现在的消费者看重舒适性和实用性,纯粹的操控乐趣已经不是需求了。
还有不少网友关心混动系统的可靠性:“马自达自研的混动系统会不会有问题?”
这个担心可以理解。马自达虽然在混动技术上起步较晚,但他们已经积累了多年的技术储备。而且新车提供轻混、全混和插电混动三种选择,技术路线多元化。关键是马自达会保持自己的调校风格,不会让车开起来像“日产大沙发”那样软绵绵的。
马自达的“转身”,是妥协还是新生?
第三代CX-5的变身,表面看是“尺寸加大+转向混动”,实则是马自达对市场趋势的一次“务实妥协”。它不再是那个死磕小众技术的“倔老头”,而是学会了跟着大部队走——混动是主流,那就认真做混动;用户要空间,那就大方加长。
这种转变或许会让一些老粉感到失落。那些怀念柴油机低沉声浪、追求极致操控纯粹性的车友,可能会觉得“味道淡了”。但换个角度想:如果马自达连生存都成问题,又拿什么去守护你爱的“东瀛宝马”精神呢?
汽车行业从来都是这样,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推动着变革,没有哪个品牌能永远固守一成不变的理念。
从商业角度看,马自达这次转型是明智的。全球汽车市场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汹涌而来,传统燃油车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与其在一个萎缩的市场里苦苦挣扎,不如主动拥抱变化,在新的赛道上寻找机会。第三代CX-5虽然在部分市场告别了柴油机,但它依然会是一台“马自达”——的转向、扎实的底盘、人车合一的驾驶感受,这些核心DNA不会因为动力系统的改变而消失。
或许,这就是车企成长的必经之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在坚持和妥协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马自达用了近百年时间学会的这一课,值得所有还在为“纯粹”和“情怀”纠结的品牌深思。据说新车内饰会用上12.3英寸多媒体显示屏,取代现在那个“孤零零”的小块屏幕,科技感终于不再“掉队”。
至于能不能打脸“马自达不懂内饰”的长期吐槽,2025年底正式上市见分晓。那些等了好几年想换车的马粉们,是继续观望还是转投其他品牌,这可能是个不小的选择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