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再怼电动汽车:“世界没做好准备”,是真心劝告还是虚情假意
最近,汽车圈又炸锅了,起因还是那个熟悉的名字——丰田。他们的掌舵人丰田章男,又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下,对着电动汽车“开炮”。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干了,从“电动车是低级产品”到“世界还没准备好”,老先生的言论一次比一次劲爆。这不禁让我这个老司机摸着方向盘发笑:老爷子这是在真心为世界担忧,还是在为自家慢了半拍的电动化转型找台阶下?当一个行业巨头反复强调“时机未到”,我们是该把它当作金玉良言,还是看作一场精明的“拖延战术”?
先说说丰田章男的“真心劝告”吧,听起来确实有那么点道理。他反复强调,电动汽车的环保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从哪里来。这话没错,如果一个国家的电主要靠烧煤,那开着电动车,不就等于在“远程烧煤”吗?尤其是在日本,这个能源结构问题尤为突出。数据显示,日本目前充电桩数量严重不足,平均每4000个用户才有一个桩,这哪是充电,简直是“抢电”!再加上日本居民电价是中国的三倍,充满一辆特斯拉Model 3要花150块人民币,充电速度还慢得像“超级慢充”,这体验,谁受得了?更别提在日本,最受欢迎的K-Car小巧灵活,还不用为车位证明发愁,相比之下,电动车的优势在哪?所以,从日本本土的实际情况来看,章男的担忧,确实不是空穴来风。
再看看产品力,日本市场卖得最好的纯电车是日产Leaf和Sakura,但这两款车拿到中国市场,恐怕连“入门级”都算不上。Leaf的续航在严苛的EPA标准下才346公里,而Model 3轻松突破400公里。价格上,Model Y在国内卖26万多,在日本却要28万多人民币,贵了近两万块。这不禁让人想问:消费者凭什么要为一款更贵、续航更短、充电更难的车买单?所以,章男说“世界没准备好”,至少在日本,这话站得住脚。他不是在唱衰电动车,更像是在说:“别急,咱们得先把地基打好。”
但问题来了,如果丰田真的认为电动车是未来,为什么自己行动这么慢?这里就不得不提丰田的“虚情假意”了。大家都知道,丰田很早就押宝氢能源,2014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车Mirai。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Mirai在中国卖75万,比宝马5系还贵,全球半年销量才两千多辆,而同期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高达140万辆。这巨大的反差,像不像一个固执的老船长,明明看到了新大陆,却死死抱着旧航线不放?
有网友调侃:“丰田的电动化战略,就像龟兔赛跑里的兔子,睡得太久,醒来发现乌龟都快到终点了。”这话虽然刻薄,但也道出了真相。2023年上半年,丰田全球卖了五百多万辆车,但纯电车型只有5.9万辆,占比不到1.2%。在中国市场,丰田的燃油车销量已经开始下滑,汉兰达、亚洲龙这些曾经的“神车”也卖不动了。这哪是“世界没准备好”,分明是“丰田自己没准备好”!当比亚迪、特斯拉已经在电动车领域建立起“三电”技术壁垒时,丰田还在纠结于“环保不环保”、“基础设施完不完善”,这难道不是一种“选择性失明”吗?
更有趣的是,丰田章男一边炮轰电动车,一边又宣布要投资700亿美元搞电动车,还一口气发布了15款新车型。这操作,是不是有点“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他口中的“多元化路线”,更像是在给自己留后路。混合动力、氢能源、纯电,样样都沾,样样都不精。这种“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在变革时代,反而可能成为最大的风险。毕竟,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说到这里,我这个老司机也忍不住想问:丰田的焦虑,究竟是对技术路线的谨慎,还是对失去霸主地位的恐惧?回看历史,当年诺基亚面对智能手机的冲击,也是各种嘲讽和不屑,结果呢?船大真的难掉头吗?还是说,只是因为转身的代价太大,所以宁愿原地踏步?丰田在燃油车领域积累的技术壁垒,就像一座坚固的城堡,但当整个战场都转移到了海上,城堡再坚固,又有何用?
当然,我并不是说电动车就完美无缺。续航焦虑、充电不便、电池回收,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来解决的。而丰田章男的言论,更像是在放大这些问题,以此来延缓变革的脚步。这就好比一个人不想跑步,就反复强调“地球引力太大”、“空气阻力太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本质上,还是不想动。
总而言之,丰田章男的“世界没做好准备”论,一半是真,一半是假。真在它指出了电动车推广中确实存在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在日本这样的特定市场;假在它掩盖了丰田自身在电动化转型上的迟缓与犹豫。作为消费者,我们既要理性看待电动车的短板,也要清醒认识到,时代的车轮,从来不会因为某个巨头的抱怨而停下。那么最后,我想问问大家:当你站在4S店门口,面对一辆全新的丰田混动车和一辆比亚迪纯电车时,你的选择,会是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