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车企获省部一等奖,底盘技术突破,助力中国车出口

很多人看到新闻说嘉定的车企又拿了个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反应可能是“又有企业拿奖了,挺好”,一转身就忘了。可是,咱们细想没想过:为什么这么个奖,它就成了新闻?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跑成这样了,一个底盘技术,真有那么重要吗?这些“高大上”的技术突破,最后和咱们普通人的生活究竟有啥关系?今天我就想唠唠,被大家忽略掉的这些“幕后英雄”。

其实咱们回想一下,中国汽车工业这几十年是什么状态?小时候马路上的车屈指可数,到了后来也只是别人家的“捷达”、“富康”,想都不敢想能有多少自主品牌。而现在呢?地铁也好,马路也好,新能源私家车到处都是,出来溜溜弯碰到三五个“蔚来”,见到个新牌子的车根本不稀奇。中国车企不光数量,连质量、技术也真是变了样子。

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造车难,难在哪儿?很多人以为就是拼个外形、搞个大电池搞定,其实底盘才是车子的根。“春天百花齐放”容易,真正到了技术突破的时候,其实拼的都是被人觉得不起眼的底层技术。怀疑的话,我问你个事:一辆车开起来稳不稳,是不是比它长短高矮都重要?你在颠簸路上刹车、打转向,能不能稳住,不仅关系到“舒不舒服”,关键时刻跟生死都扯得上。

这次嘉定的企业获奖,获奖的核心就是新能源汽车底盘的“卡脖子”技术。为什么说“卡脖子”?新能源车跟传统车比,大伙最关心的是啥?电池!可电池再好,底盘不争气,别说加速多快安全气囊多少,路上打个弯都晃得你一愣一愣。这次“同驭汽车”他们干的活,说起来不外乎高品质底盘,可技术细节哪样不难?“能量回收制动稳定性差”、“复杂路面易失稳”、“整车垂向控制不足”,每一条都搞死人。比如能量回收,听上去挺“环保高科技”,但死死活活回收不好,车子一减速乘客“点头哈腰”,严重的时候还容易打滑出事,这可不是PPT上一说就解决的。还有转向,这事儿懂车的都明白,一台车最考验厂商良心的就是底盘调校,真要下功夫做,研发周期和钱都不是开玩笑。

有些人喜欢追着热搜看国外的“特斯拉”、“奔驰”、“宝马”,说人家车子技术多牛。咱们不否认老外起步早,但是别忘了,十几年前我们也要靠进口零部件、要被人卡着脖子,现在这帮国内企业联合高校、企业干工程,终于能搞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产业化,不得不说,这纯属中国制造的“逆袭剧本”。当年日本、韩国也是偷师外企,一步步啃下基础难关,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自立,到今天他们汽车牛到全球,轮到我们中国车也开始出口、还在世界上拉动别人市场,这不是一蹴而就,是靠无数这样耐得住寂寞的技术突破堆起来的。

有朋友又不服气,说哪有那么夸张啊,不就是一个奖嘛,百花奖、科技奖,媒体年年都会报。可你细品品,同一家公司,前脚上海拿一等奖,后脚江西又拿一等奖,而且都是真正“动真格”的科技奖,不是花钱买来的,是搞出来能实实在在投产落地用的东西。我就再问你一句,不靠这样的“背后实力”,你以为新能源车能卖到世界去?能撑起那些海外订单?说到底,你得有自己的“撒手锏”,不能一味等着别人喂饭。

嘉定车企获省部一等奖,底盘技术突破,助力中国车出口-有驾

嘉定、宜春这些地方,谁能想到成了汽车产业的“双引擎”,以前大家都说只有长三角“牛”,现在结合东部西部资源,产业链配得明明白白,同一个“公司”,上中下游生产线都被打通。有上海的高校帮着做研发,江西宁静的小城也能实现量产,大专院校、企业、产业园、地方政府,一条龙,过去是“卡脖子”,现在却逐渐成了“靠山”。这种跨地区、跨领域协作,其实就是中国现在提倡“创新驱动”的最好样板。

有人会说,底盘嘛,用户根本不懂哪有那么玄乎,看得见的都是车体外观、屏幕多大、座椅软不软,这些技术含量再高谁关注啊?坦白讲,一辆车你感受到的“高级感”八成都藏在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大牌车企愿意一掷千金改底盘,原厂改装厂之所以牛掰,就是因为底盘调校的工艺水准,能够让同样的电池、同样的马达跑出不同的表现,舒适感稳定感和安全性能,能数年如一日地可靠,这才是买车“省心”的根本。

嘉定车企获省部一等奖,底盘技术突破,助力中国车出口-有驾

再说了,整天讲“智能化”、“自动驾驶”,底盘技术不到位,想让机器自动代替人类掌控方向和速度,无异于空中楼阁。试想,在自动驾驶“玩漂移”的未来,如果车子一拐弯就“扭屁股”,有谁敢把命交给它?所以说,底盘系统的智能化,其实直接决定了未来无人车、网联车的“生命线”。

有人的质疑也不是没道理,中国还有许多技术没完全赶上、还有许多地方的零部件产业链没有彻底自立。这不就是提醒我们不能躺平么?但正因为这样,每一个类似嘉定车企获奖的新闻,都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又拿奖了”,而是这些年积累起来的血汗和底气。试想,如果我们今天还停留在买来图纸照抄明天就卖给用户的阶段,中国新能源车不会有现在的地位。就是靠一项项技术咬牙啃下来,量产走出去,把真正的“核心零部件”做扎实,我们才能慢慢有了在全球产业链里分一杯羹的底气。

最后想问问大家,咱们每个人或许都不是科研工作者,每天面对的是房贷车贷、孩子学费、父母养老这样的琐事,这些看似“离我们很远”的科技进步,到底跟咱有关吗?一句话,等哪一天我们开着一辆稳稳当当、安安静静、又省油又安全的“中国车”去买菜、走长途,看着世界各国为中国造车点赞,为中国底盘技术买单的时候,你就明白,这种“效益”是点点滴滴发生在你我身上的。

嘉定车企获省部一等奖,底盘技术突破,助力中国车出口-有驾
嘉定车企获省部一等奖,底盘技术突破,助力中国车出口-有驾
嘉定车企获省部一等奖,底盘技术突破,助力中国车出口-有驾
嘉定车企获省部一等奖,底盘技术突破,助力中国车出口-有驾
嘉定车企获省部一等奖,底盘技术突破,助力中国车出口-有驾

也别一提技术创新就说“老百姓感受不到”,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底层驱动,成就了咱们的高铁、手机、汽车各种“中国制造”的升级和面子。你以为只是企业赚了声名,实际上,是你买到了一辆更安全更靠谱更有面子的车,每次按下刹车、拐个弯的时候,不再心慌,不再担惊受怕。现在回过头想想,嘉定的车企连着拿奖,其实是我们底气的开始,是一场向世界证明“你行我也行”的自信,或许面前的这条路还很长,但有这些埋头苦干的“攻坚克难”,路会越来越宽。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