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武汉,雾气还没散尽。
东风大道边那家标致4S店,门口停了一辆蓝色508L。
销售员正在和一位中年男子说着什么,声音里透着点小心翼翼。
男子嘴里叼着一根没点燃的烟,反复问:“发动机真能终身质保?你们不怕亏本?”销售员笑得比雾还谨慎:“我们老总说的,写在合同上,您放心。”旁边几个人围观,像在看一场赌局——谁都知道,天底下没有掉馅饼的好事,但偶尔也会有奇葩出现。
现场就像一场证据交换会,质疑、承诺和不安混杂,气氛比发动机舱里的机油还粘稠。
如果换作我,估计也会下意识摸摸钱包——终身?
是我短,还是你长?
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多年,见惯了厂家把“承诺”挂在嘴边,把“例外”写进合同里。
可这次神龙汽车玩得挺大,所有东风标致和雪铁龙车型发动机终身质保,不限年限,不限里程,还不用强制在4S店保养。
这不是朋友圈式的炫技,也不像小型促销里的噱头,更接近一场赌命:厂家赌技术,用户赌良心,双方赌彼此能不能撑到终点。
事件的经过其实很简单——神龙汽车11月发了通知,10号起,旗下标致、雪铁龙车型发动机终身质保。
这个承诺彻底拉高了行业天花板。
以前主流品牌顶多给你个“8年/16万公里”,再好点也就是插电混动或者电驱动系统延长质保。
神龙这次直接说:“你活多久,发动机陪你多久。”而且条款上没什么花头,不用强制4S,不看年头,不查里程,只要是神龙的发动机,坏了找厂家。
这个政策放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怎么看都像一张底牌。
更有意思的是,公司总经理吕海涛刚上任不到两周就推这个政策。
他不是外地空降兵,而是自92年就在神龙混迹的老江湖,经历过公司最辉煌的时刻,也熬过最惨淡的年份。
这样的角色,决策不会拍脑袋,更像是押上自己全部信誉的孤注。
背后还有标致、雪铁龙全球高层及Stellantis中国区力挺,配合湖北省政府推动新能源项目,怎么看都不像临时起意。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营销,而是一次行业底层逻辑的试探。
我的看法很冷静——从技术角度,神龙敢把发动机终身质保摆上台面,底气多半来自自家THP发动机的技术积累。
八年国际发动机大奖不是盖的,VVL可变气门、GPF颗粒捕捉、零下四十度到一百二十度极端测试,这些术语和数据,业内人都懂,外行看着就像是法语课本。
但有个事实不能忽略:发动机技术,尤其是耐久性和稳定性,才是汽车工业真正的“底盘”。
在这个电动车疯狂比拼参数、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的时代,谁还记得一台十年不坏的燃油机的价值?
可等到真出问题,用户才发现,花里胡哨的科技远不如一颗踏实可靠的心脏管用。
但话说回来,神龙的这一招也不全是技术自信,更像是一场信任修复。
过去几年,神龙品牌在中国市场混得并不风光,销量萎缩、服务口碑一般、用户黏性差,五心守护、知音服务这些口号喊了不少,实际效果有限。
现在直接把核心承诺变成“发动机坏了我们负责”,把抽象服务变成具象保修。
这种做法看似笨拙,实则聪明。
因为用户不是听故事的,大家只关心核心利益——谁替我兜底,谁让我省心。
但现实比合同复杂。
发动机终身质保听着美,实际执行时能不能做到无漏洞?
比如界定“非正常损坏”、认定“重大故障”,还是有很多灰色地带。
老用户都知道,汽车厂家的售后体系往往有一万种方法让你吃哑巴亏。
神龙这次条款写得干净,但后面服务体系能不能跟上,是另一回事。
更别提“终身质保”对厂家的成本压力,万一出现大规模索赔,能不能撑得住,最后会不会又变成“各种附加条款”来堵住窟窿?
再看行业背景,大多数汽车公司都在玩新花样,OTA升级要收费、电池租赁、会员服务拆分,一辆车卖出三种价钱,用户被套路得心力交瘁。
神龙这时候反其道而行,搞最老派的全车质保,像是把80年代家电保修那套硬生生搬到现代汽车业。
说实话,这种做法在当下并不时髦,但却很有效——人们已经太久没见过厂家和用户站在一条线上了。
作为旁观者,我不得不承认:神龙这步棋未必能让销量飞升,但一定会让行业内外的人重新思考“汽车价值”的本质。
现在大家都追热点、比参数、炒概念,车市像一场手机圈的升级大战,谁还在乎发动机耐久?
而真正的“安全感”,恰恰是那些最不起眼的承诺。
神龙用“终身质保”做一次行业逆行,未必能带领市场走回理性时代,但至少让用户有了重新选择的理由。
说到这里,不得不自嘲一句,行业分析师的自信和用户的怀疑,永远是一场零和博弈。
我可以用大量技术数据证明THP发动机的稳定性,甚至可以背出国际奖项的评审标准,但如果哪天发动机真坏在路上,用户还是只认谁能修、谁肯赔、谁敢担责任。
这种现实,冷酷得很,也幽默得很。
还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发动机终身质保本质上是对“时间”的承诺。
在商业世界,时间往往比金钱更贵。
厂家能不能保持十年、二十年不变的承诺,谁也说不准。
今天看起来条款完美,几年之后,品牌、资本、政策都可能发生变化。
终身质保能不能撑到你报废那天,不止考验发动机,更考验企业的韧性和信用。
谁都记得,十年前手机终身保修的故事,最后大多变成笑话。
最后,我想留个问题给各位车主和业内同行:“你会因为发动机终身质保而购买一辆标致或雪铁龙吗?”你相信厂家这次是认真的,还是又一场营销?
在这个人人都怕“套路”的时代,老式承诺会不会反而更有杀伤力?
也许,答案藏在你第一次发动机出故障,售后工作人员递来的保修单里。
雾气依旧,蓝色508L还停在4S店门口。
也许下一个走进去的,是相信“终身质保”,也许只是想看一眼合同上的“无限”。
但无论如何,这个故事还在继续——只不过,结局谁都没有剧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