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秋天带着一丝凉意,这座山城仿佛每年都在催人快马加鞭。可就在这忙碌的步伐中,今年它迎来了一场汽车人之间的“盛会”。10月21日至24日间,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SAECCE 2025)在这里热闹。说起来,这可不止是国内汽车领域最大的学术交流平台,更是一场将汽车技术未来铺开的“脑力竞技”。
在现场:东风汽车给足了技术和“底气”
如果你也在现场,会看到一个特别大的展区,东风汽车集团的展台了得劲。那些新能源整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甭提多了。我站在东风岚图FREE+旁边,光是看车侧线条都觉得带劲。还有岚图的新梦想家和东风猛士M817,这些车不仅让人觉得“有排面”,关键是它们的核心技术展品也出现在展台——什么100%国产化芯片平台啦,氢能源系统啦,全是干货。东风的几位技术人员穿着整齐的制服,胸前挂牌上写着名字和单位。一位爷们儿给我讲芯片平台时,手里的演示设备被按得“咔哒咔哒”响。他还随口提到,这技术能支撑新能源整车的数据运算能力,“比以前啥时候都快”。
听他说这话,我脑子里就冒出了一个画面:要是以后街头跑的车都像猛士M817这么智能,能避免自动驾驶的停车尴尬,那可太省心了。除了产品和展品,东风还参与了10场主题论坛讲演,宣读了26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这场活动,对东风来说不仅是展示实力,更是一场技术圈子里的“头脑风暴”,他们可是实打实拼了。
动力技术里的“小惊喜”
要说到东风的技术突破,马赫动力超级混动专用发动机这事儿确实值得一聊。热效率那个数据吧,47.06%。懂行的人都清楚,这里面的水准已经是行业天花板了。这还不止,他们还在做固态电池的研发,能量密度从350Wh/kg到500Wh/kg的突破性进展,提前锁定了未来市场的主动权。
说个题外话,固态电池究竟好在哪呢?就两点,续航更久、稳定性更强。氢燃料的商用也没落下,目前东风汽车的氢燃料商用车示范量还是行业第一。从头技术链到终端应用,东风在新能源技术上已经站稳了脚。
智能化:东风的“太极大模型”是怎么来的?
东风的“高科技牌”不仅打得漂亮,还显得特别接地气。你能联想到“太极大模型”这个名字吗?在整个新能源智能化的布局里,他们构建了一个叫 “一核双基双元” 的体系。听着有点绕,实际上就是让每辆车从单个智能逐步扩展到超级智能——不仅是单车智能,更有车路协同、路云连接这些组合方式。简单说,就是智能化提升得全都在趋势顶端,比起传统的一步步“加料”,东风直接在体系上先攀了高点。
说起来,“太极大模型”不仅在今年(2025年4月)发布,还成为东风智能体系里面核心的技术符号,这是他们未来打造“品牌含金量”的关键。我想起东风技术团队负责人说的,“未来车和人一定会更连动,更理解彼此,这才是智能化的终极目标。”场景里,我脑补了一下,可能就是你坐在驾驶座位上不用动,“智能座舱”早已根据你的习惯导航到你最喜欢的咖啡店了。
转型,需要时间,但势头太猛了
其实所有细节拼在一起,都指向了一个方向:东风正在用科技创新完成向科技公司转型的“大动作”,他们的新能源与智能化赛道布局已经不止是技术上“再升级”。有人跟我开玩笑说,东风在参加年会之前,没少花功夫,真是有一股“憋着劲儿”的状态。
还是东风母公司的一位工程师聊得实在点。他指着展厅的一些自主模型视频说,“这背后呐,不光是实验室和理论得顶得住,还有产业链上下游的拉动。”他边说边拿出随身的小平板给我讲图表,后来发现了点口误,他笑笑补过去:“咱们就是个技术人,讲这些数据吧,脑袋里线一扯就杂乱。”
东风的未来,会是怎样的画卷?
在展会闭幕时,我才意识到一个问题:东风不仅是技术和产品都在发力,更在给整个产业的成长注入标准化和连通性。在现场那些新能源车前,我突然回想起一个感受——这些技术和力量,最终都去服务中国市场上数千万用户,日复一日地改变汽车生活。
东风目前在氢能源、智能化等方面的技术储备的确扎实,未来他们能支持多少场外的产业链成长,能让多少普通人的驾驶体验变成从“方便”到“享受”,还是一个长久话题。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每一步技术创新都在给这条路添砖加瓦,用行动构建着“中国制造”的一个理想故事。
未来的汽车市场,也许会变得越来越“有温度”。那时候的东风,会不会是那个最懂用户的车企?这画面确实值得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