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对手围攻小米YU7?实地探访几家门店,真相并非如此
小米YU7刚上市就引发了一场买车抢购潮,说是史上最火爆的SUV预售一点也不夸张。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大定突破28.9万台,这个数字确实让人震惊。不过最让人关心的问题是,现在下单究竟要等多久才能提车?
小米YU7标准版现在定车要等一年时间才能提车,看这个交付时间就知道有多火爆了。面对这种情况,其他车企肯定不会闲着,毕竟有那么多着急用车的人在等,谁不想分一杯羹呢?
网上传言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网上确实有不少关于友商"截胡"小米YU7的传言,各种营销海报和补贴政策传得沸沸扬扬。但实际走访几家门店后,我发现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
极氪的销售倒是挺直接的,一听说是小米YU7的锁单用户,语速明显加快了:"如果你等不了那么久想要改变主意,我们可以帮你补上5000元定金。"他们主要推荐的是极氪7X,强调标配20英寸轮毂、21个扬声器这些小米YU7低配没有的配置。
但有意思的是,这位销售也承认,硬要论性价比,小米YU7其实不是业内最高的,如果不是看中YU7的一些特殊价值,有刚需用车需求的话,确实可以考虑其他选择。
蔚来、理想们的态度很微妙
蔚来的工作人员重点介绍了EC6的换电服务和5年免费换电权益,还有标配双电机四驱。添加联系方式后,销售给我发了一个蔚来EC6和小米YU7的对比帖子,看起来很客观,没有恶意拉踩的感觉。
理想、小鹏这些品牌的销售人员态度更加谨慎,不会主动提起转单政策。按照他们的说法,这种"明抢"的手段效果其实有限,今年官方层面也没有推出什么特别的截胡政策。
特斯拉那边就更直接了,工作人员表示没有针对小米YU7用户的额外补贴,只有常规的5年免息政策。
消费者的真实想法更复杂
走访了销售端,我也采访了几个已经下定小米YU7的朋友。有个朋友的话很有代表性:"我就是犹豫了一下,结果决心支付定金买YU7 Max的时候,现车没有了,这一等就是差不多一年的时间。"
他坦言,虽然对小米YU7很喜欢,但面对近一年的排队时间,加上明年还要交购置税,他不认为自己对小米的"爱"能够跨越这一年的等待。最后选择了退订,也没有跟我说接下来要看什么车,只是放下了对小米YU7的冲动。
小米SU7当前交付参考更具实际意义,现阶段确定购买SU7的用户,官方预计的最早交付时间指向2026年2月春节前夕,这36周的漫长等待清晰地揭示了小米汽车在生产爬坡与订单消化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5000元转单补贴吸引力有限
从实际走访的情况看,5000元的转单补贴确实存在,但吸引力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这笔钱的诱惑力其实还不如权益赠送、厂补等优惠来得实在。
销售人员普遍反馈,这种"明抢"的手段更多只适用于急于要现车的人,对品牌月销量的帮助十分有限。能被撬动的客户,可能本身就不是很坚定的小米粉丝。
看中了小米的消费者,给多少补贴、多少诚意都很难打动他们转单。即便成功转化了一些等待交付的用户,对品牌销量也不一定有多大帮助。
产品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价位相近的这几款SUV其实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小米YU7是一款中型SUV,全面对标特斯拉Model Y,在车身尺寸方面,YU7的长宽高分别为4999/1996/1600mm,轴距为3米。相比之下,智己LS6全系有后轮转向,理想L6针对极致家用,极氪7X是豪华"水桶车",小鹏G7则是年轻人的AI汽车。
小米YU7汽车均店新增锁单800900台、锁单率7580%、进店量占比90%,该车上市效果完全超过门店的预期,普遍超额完成厂家任务。这个数据说明消费者对小米YU7的认可度确实很高。
不过,Model Y销量环比出现显著下降,下降幅度达到58.5%,这也给小米YU7提供了更多市场机会。
商业竞争本就如此
说到底,这种"截胡"行为就是正常的商业竞争。小米汽车入场确实吸引了大量关注,同时也影响到了其他车企的潜在客户。面对小米在交付上的困难,竞争对手想要分一杯羹,完全可以理解。
但从实际效果看,这种明面上的"截胡"策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效。真正能够左右消费者选择的,还是产品力和服务体验。小米YU7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核心还是产品本身的竞争力。
冲动消费确实是购车决策中的重要因素,但最终消费者还是会回归理性,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对于那些本就不是小米忠实粉丝的用户来说,长时间的等待确实会让他们重新考虑。
总的来说,这场"截胡"大战虽然声势浩大,但实际效果有限。各家车企还是要把重点放在提升产品竞争力上,而不是简单的价格战和营销噱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