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数据,说德系车的市场份额,五年时间,从24%干到了14%,直接膝盖斩。讲真,这已经不是下滑了,这是高台跳水,而且是脸先着地,水花压得稀碎。想当年,德系车,那是信仰,是图腾,是中年男人最后的倔强。什么底盘扎实,什么动力稳定,一套套的说辞,跟念经一样,能把人说得一愣一愣的。
现在呢?你跟年轻人说你底盘扎实,人家问你冰箱彩电大沙发有没有?你直接就尬住了。时代变了,大人。以前是存量竞争,大家还讲点武德,你好我好大家好,在商言商。现在是掀桌子式竞争,我活不了,你也别想好。国产新势力这帮哥们,突出一个不讲理,上来就是自爆卡车,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还问你残羹剩饭香不香。妈的,这还怎么玩?!
你再看那个销量榜,就更有意思了。德系车里卖得最好的,叫朗逸。前八个月卖了18万多辆,是不是很牛?诶,但是,同比下滑了7%。这就很灵性了。朗逸这车是什么?它是德系最后的“金钟罩铁布衫”,是那个年代“皮实耐造”四个字的活化石,是德系最后的遮羞布。
我作为一个开过好几辆大众车的中年人,我太懂了。买它,不是因为爱,是因为“不会错”。它就像一件一次性雨衣,平时想不起来,下雨了套上就能用,但你绝对不会对它产生任何多余的情感。它就是工具,纯纯的工具。但现在的市场,最不缺的就是工具。大家要的是玩具,是社交货币,是移动的KTV,是能让你在朋友圈“一把子整活”的道具。你还在强调你是个好用的螺丝刀,人家已经开着高达满天飞了,就问你怕不怕?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把车比作螺丝刀,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更惨的是奥迪A6L和奔驰C级,这些曾经的“信仰圣物”,现在销量也开始拉胯。坏了菜了,当你的品牌玄学被国产新势力的冰箱彩电打败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好像修仙小说里的雷电法王被小混混用板砖拍晕了,非常魔幻。以前是“我有A6你有吗?”,现在是“理想问界你有吗?”。直接心态爆了,哭晕在厕所。会买奔驰的人,买的根本不是车,是那个标,是那种“我很贵”的玄学光环。现在好了,国产车三四十万也敢说自己是豪华,也敢堆料,这不就是直接釜底抽薪么。
然后就有专家出来说,德系车要自救,得搞电动化、智能化、本地化。是是是,你说的都对,就像说人饿了要吃饭一样,属于正确的废话。问题是怎么搞?德系的问题从来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心态崩了。是那种骨子里的傲慢,那种“我教你造车”的爹味儿还没散干净。
说起来,中午的外卖好像还没点,有点饿了。
你让他跟本土科技公司合作,那不等于承认自己菜吗?那帮德国工程师的脑回路,我估计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等你把流程走完,把PPT做完,把风险评估完,黄花菜都凉了。人家国产新势力是创业公司打法,今天想到,明天就干,后天就OTA。你是什么?你是百年帝国,转身都得先打报告审批,盖九个章。就算他们真的想通了,这庞大的身躯也动不了。加大加大加大,最后加了个寂寞。这不是技术问题,这是“道”的问题,是世界观的问题,是《道诡异仙》里那种扭曲的道。所以德系车怎么办?答案是,凉拌。
所以最后说,德系品牌必须放下过去的辉煌,以谦逊和创新的姿态迎接挑战。这话说的,特别像公司年会老板的祝酒词,听着热血沸腾,转头就忘。放下辉煌?怎么放?那可是刻在骨子里的DNA。这就好比你跟一个练金钟罩铁布衫几十年的武林高手说,别练了,时代变了,现在流行玩无人机biubiubiu。他能听你的吗?他只会觉得你有病,然后一拳把你打飞。
真正的变革,从来不是自己想通了,而是被逼到墙角,被市场反复抽打,最后鼻青脸肿地说一句:不装了,摊牌了,我学。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德系车什么时候能放下身段,去研究一下中国的老头乐是怎么在最混乱的路况里野蛮生长并活下来的,可能才算真正开窍了。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