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的大新闻一个接一个,各种新技术、新车型看得人眼花缭乱。
大家聊起智能汽车,想到的可能都是超大的中控屏幕、能自己开的自动驾驶,或者是在车里打游戏、看电影。
这些功能确实很酷炫,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静下心来想过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当我们的车子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像一个会跑的电脑时,什么才是我们最应该关心的?
是它跑得有多快,还是屏幕有多大?
或许,答案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得多。
就在前不久的重庆,一场盛大的发布会给出了一个掷地有声的答案。
2025年9月5日,长安汽车正式推出了他们的全新智能化品牌,名字很响亮,叫“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
这场发布会非同一般,因为这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以一个全新的“新央企”身份,举办的第一次技术发布会。
这个新身份,意味着更重的责任和担当。
果然,长安的董事长朱华荣一上台,就说了一句让全场都印象深刻的话:“我们搞智能化,就办三件事: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这话听起来有点“实在”得过头了,在一个人人都想着用各种花哨功能吸引眼球的时代,长安为什么要把“安全”这两个字如此郑重地、反复地强调?
难道别的车企就不注重安全吗?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这是一种身份的自觉和责任的体现。
长安作为一家有四十多年造车历史的老牌企业,又是咱们国家的“央企队”成员,安全这两个字早就刻在了骨子里。
过去我们说汽车安全,可能就是看看钢板厚不厚,安全气囊多不多。
这些当然重要,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
现在的智能汽车,内部是成千上万行代码在运行,它更像一个复杂的电子产品。
这时候,新的风险就来了,它可能不再是看得见的碰撞,而是一个小小的软件漏洞,或者被黑客远程控制。
这种风险,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所以,长安这次提出的安全理念,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传统认知的范围,他们称之为“泛安全”。
这个体系不仅包括了传统的行车安全,还把车内空气质量好不好(健康安全)、开车时会不会因为系统复杂而焦虑(心理安全)、我们的行车数据和个人信息会不会被泄露(隐私安全)等等,全都考虑进去了。
这就像盖房子,不仅要地基牢固,墙体结实,还要保证里面的水、电、网络都安全可靠。
作为“国家队”,长安必须要在智能化的浪潮中,为大家守住这条最根本的底线。
其次,光有理念还不行,必须得有实实在在的技术来支撑。
长安这次发布的“天枢智能”,最核心的就是一套被生动地称作“眼明-脑灵-腿快”的技术平台。
这三个词说得特别形象,把智能安全的关键环节都概括了。
我们先说说“眼明”,就是让车子的眼睛看得更清楚、更远、更透彻。
这里面有几项技术,听起来就让人觉得特别安心。
比如,咱们很多人都讨厌的“远光狗”,深夜开车被对向的远光灯一晃,眼前白茫茫一片,非常危险。
长安开发了一项叫“黑夜逆光AEB”的技术,它就像给汽车戴上了一副能过滤强光的特殊眼镜,能直接“看穿”刺眼的灯光,比人眼早两秒钟发现前方突然出现的行人并紧急刹车。
在紧急关头,这两秒钟的时间,就是生命的安全线。
还有一个场景也很常见,在高速上跟着一辆车,旁边一辆大货车超车时把它挡住了,等我们再看到它时,它可能已经急刹车了,这时候就很容易追尾。
长安的技术能在0.1秒内就判断出风险并帮你调整方向和动力,即使车速达到每小时120公里,也能稳稳地避开危险。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辅助了,这简直就是给车子配上了一个反应神速的守护神。
再来说说“脑灵”,就是车子的大脑要足够聪明,能像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样思考和预判。
现在市面上不少智能驾驶系统,开起车来还像个新手,只会死板地遵守规则,遇到稍微复杂点儿的路况就容易“蒙圈”,需要人来接管。
但长安的这套系统,是通过大量的数据学习,学会了“举一反三”和“未雨绸缪”。
比如说,它看到路边有小孩子在玩耍,就会下意识地提前把速度放慢一点,做好刹车的准备,而不是非要等到孩子冲到马路中间才一脚急刹。
更有意思的是,它还能听懂我们的话,并理解复杂的场景。
比如我们要开车穿过一条两边都停满车、还有小摊小贩的狭窄胡同,自己开过去很考验技术。
现在你只需要对车子说一声“开启窄道通行”,它就能像一条鱼一样,灵巧地自己找路穿过去,我们全程动动嘴就行了。
这就是背后强大的AI大模型在起作用,让车子变得更通人性,更懂我们。
最后是“腿快”,指的是光有聪明的脑子还不够,车子的底盘和驱动系统这些“腿脚”必须能跟得上,反应要快,执行要有力。
长安在这方面也拿出了看家本领。
比如,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最怕的就是遇到侧面的大风,车身会发飘。
长安的系统能主动对抗横风,据说就算遇到十级大风,在120公里的时速下,车身偏离的距离也只有0.4米,非常稳健。
更厉害的是一项关于爆胎的技术,他们通过一种叫“分布式电驱”的新技术,能做到在时速高达225公里的极限情况下,即使有一个轮胎突然爆了,车子也不会失控打转,还能稳定地停下来。
这种在极端危险情况下把人救回来的能力,才是安全技术真正的价值所在。
能做出这么多硬核的技术,背后当然是巨大的投入。
朱华荣董事长在会上那句“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可以说是底气十足。
长安这几年在研发上确实是下了血本,他们组建了超过两万四千人的庞大研发团队,在全球六个国家建立了十个研发中心。
更关键的是,他们还牵头建成了咱们国家汽车行业里唯一的“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这就像是武林高手,不仅自己武功高强,还建了一个专门研究顶级武功的“藏经阁”。
同时,长安的朋友圈也很强大,他们和华为、腾讯这些顶尖的科技公司都有深度合作,大家一起把智能安全这件事做到极致。
所以,当整个行业都在比谁家的车更像一个娱乐中心的时候,长安选择站出来,大声地告诉所有人,智能汽车首先应该是一个安全守护者。
这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策略,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回归。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车子里的各种功能固然能带来新鲜感和便利,但真正能让我们在每一次出行时都感到踏实的,永远是那份确定的安全感。
长安这次的发布,无疑是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也给广大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