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彻底摊牌了:我解决不了自燃,但我能把电池扔出去

最近车圈又开始整活了,而且是一把子整了个大的。

叫什么“电池弹射技术”,听上去特别666,说电动车要是电池热失控了,着火了,BOOM的一声,一秒之内,就把整个电池给你从车底弹出去。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揉了揉眼睛,确认了一下自己不是在看什么B级科幻片。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哇,好牛逼的技术”,而是“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现在连供应商都开始跟着一起颠了吗?”

这不叫技术创新,这叫不装了,摊牌了。

车企用实际行动告诉你,哥们,我解决不了电池自燃的问题,但我可以解决掉那个即将自燃的电池。物理意义上的解决。

车企彻底摊牌了:我解决不了自燃,但我能把电池扔出去-有驾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伟大的“死道友不死贫道”精神。车里的人安全了,代价是什么?代价是马路上从此多了一种全新的、会爆炸的、高速移动的、重达几百公斤的不明飞行物。弥补了我国陆地上没有鱼雷的遗憾。

车企彻底摊牌了:我解决不了自燃,但我能把电池扔出去-有驾

讲真,这套逻辑,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连夜把水滴开过来给你点个赞。这已经不是掀桌子了,这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

我们来复盘一下这个技术的荒诞剧本。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你开着你的智能电动爹,唱着歌,堵在三环上。突然,你旁边的某辆新势力,毫无征兆地就把它的“能量砖”给发射了出来。一个重达150公斤,还冒着火星子的大铁坨子,以50公里的时速,精准地糊在了你前方的五菱宏光上。

车企彻底摊牌了:我解决不了自燃,但我能把电池扔出去-有驾

五菱宏光的大哥当场就懵了,他只是想去拉点货,结果被天降正义了。

就问你怕不怕?

这项技术的支持者,哦不,是发明者,说这个技术采用了和安全气囊一样的气体发生器,能把电池弹到3-6米外。

车企彻底摊牌了:我解决不了自燃,但我能把电池扔出去-有驾

3-6米。

我作为一个每天开车在路上只想安安稳稳回家的中年人,我拿尺子比划了一下。在城里,3-6米,就是从快车道,直接飞到非机动车道,或者直接糊在人行道上等红灯的大爷大妈脸上。

这是一个安全区域吗?不,这是一个随机刷新大BOSS的区域。

车企彻底摊牌了:我解决不了自燃,但我能把电池扔出去-有驾

以前我们担心的,是电动车自燃。现在我们得担心的,是别人的电动车会不会在自燃的时候,顺手把我们带走。这简直就是把马路当成大型真人吃鸡现场!

最骚的是什么?是这种技术的底层逻辑。

它完美地体现了“反技术崇拜”的精髓。我们总以为,决定自动驾驶成败的,是激光雷达,是算力,是算法。错了,朋友们。决定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车企彻底摊牌了:我解决不了自燃,但我能把电池扔出去-有驾

同理,我们总以为解决电池安全的关键,是材料科学,是热管理系统,是BMS。

现在人家告诉你,不,是物理。

只要我把炸弹扔得足够快,爆炸就追不上我。这简直就是压缩毛巾式的解决方案,问题看似没了,实际上只是换了个地方,而且变得更大了。

车企彻底摊牌了:我解决不了自燃,但我能把电池扔出去-有驾
车企彻底摊牌了:我解决不了自燃,但我能把电池扔出去-有驾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我那个玩具四驱车坏了,我为了让它跑得快,在车尾绑了个冲天炮。逻辑是惊人地相似。车最后是跑了,但也散架了。我爹还揍了我一顿。

车企彻底摊牌了:我解决不了自燃,但我能把电池扔出去-有驾
车企彻底摊牌了:我解决不了自燃,但我能把电池扔出去-有驾

现在,车企把这个逻辑,堂而皇之地做成了发布会PPT上的一页。

而且,你还得相信他们的传感器。

他们说,传感器会精准判断什么时候该弹射。

是是是,我相信。我当然相信。就像我相信那些L2辅助驾驶,在遇到一个贴着奇怪广告的卡车时,不会突然进入异次元一样。

现实世界里,一个减速带,一个大点的坑,一次轻微的剐蹭,都可能让那个高度敏感的传感器觉得“坏了菜了,爷要没了”,然后Duang的一下,就把你的修仙丹炉给发射出去了。

那个时候,你人没事,车也没事,就是电池没了。你站在马路中间,看着几米外还在冒烟的电池,和周围一脸惊恐的路人,场面一度非常尴尬。保险公司来了都得先笑一会儿,然后告诉你这不在理赔范围。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像个老古董,总是在质疑新东西。但讲真,这玩意儿实在是太超前了,超前到有点像科幻恐怖片了。

当然,也有人说,任何技术初期都是不完美的,安全带、安全气囊刚出来的时候也被骂。

这个类比就不对。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把风险关在车里,保护的是自己。这个电池弹射,是把风险扔出车外,保护了自己,但把不确定性甩给了整个社会。一个是金钟罩铁布衫,一个是乾坤大挪移。

车企彻底摊牌了:我解决不了自燃,但我能把电池扔出去-有驾

这压根就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

说白了,车企现在进入了一个非常奇特的阶段,卷不动技术,卷不动价格,就开始卷一些玄学。他们不是在造车,他们是在修仙。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他们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化了。电池不安全?弹出去。续航不够?加大加大加大。智能化不够?给你塞满屏幕和沙发。

这种思维,是一种典型的“只要我没有道德,就没人能道德绑架我”的升级版:“只要我把问题甩出去,问题就不再是我的问题”。

那么,这个神技术,最后能上车吗?

我猜,很难。因为它挑战的不是技术,是人性,是社会责任,是法律。

车企彻底摊牌了:我解决不了自燃,但我能把电池扔出去-有驾

但是,你又不得不佩服想出这个点子的人。在如今这个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市场里,这是一种极致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这玩意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最后的结论是,在一个荒诞的世界里,出现一个荒诞的技术,好像也挺合理的。或许我们真的需要这种技术,不是为了安全,而是为了提醒我们每一个人,生活,永远比小说更魔幻。

至少,它给碰瓷行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不是吗?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