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搭载鸿蒙系统,16万起重塑油车智能,油车新希望

最近汽车圈里有件大事,估计不少正在琢磨着换车的朋友都听说了。

那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日产天籁,要和华为的鸿蒙系统“合体”了。

这消息一出来,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了块大石头,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天籁搭载鸿蒙系统,16万起重塑油车智能,油车新希望-有驾

很多人心里都在犯嘀咕:这燃油车不是快被新能源车挤兑得没地方站了吗?

怎么突然又跟上了智能化的潮流?

这到底是一次真格的升级,还是合资车企为了卖车搞出来的噱头?

这事儿还真值得咱们坐下来,用大白话好好聊聊。

咱们得先看看现在买车的人都纠结个啥。

这些年,新能源电动车发展得是真快,尤其是那个智能体验,做得是真好。

你坐进一辆新的电动车里,那感觉就像进了个移动的数码产品体验店。

一块比笔记本电脑还大的中控屏幕,反应飞快,想干啥动动嘴就行,“你好,小爱,帮我把空调调到24度”,“你好,理想同学,我想听周杰伦的歌”,别提多方便了。

天籁搭载鸿蒙系统,16万起重塑油车智能,油车新希望-有驾

相比之下,很多同价位的燃油车,特别是合资品牌的车,那车机系统就显得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屏幕不大,点一下半天没反应,地图还是好几年前的,想连个手机都费劲,用起来那叫一个糟心。

这就让很多人特别为难,一方面觉得燃油车加油方便,技术成熟,开着心里踏实,毕竟全国各地加油站到处都是,跑长途没啥焦虑。

可另一方面,又实在羡慕新能源车那个聪明的“脑子”。

就在这种两难的局面下,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

之前那些喊着要全面转向电动化的国际大牌,比如奔驰、福特这些,最近都悄悄地放慢了脚步,说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要往后推一推。

这说明他们也看明白了,燃油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是市场的主力军。

根据统计数据,即便是在新能源车如此火爆的今天,燃油车在咱们国家的销量依然占据着半壁江山以上。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还有这么多人要买燃油车,那能不能让这些车也变得“聪明”一点,让大家在享受燃油车便利的同时,也能用上最新潮的智能科技呢?

天籁搭载鸿蒙系统,16万起重塑油车智能,油车新希望-有驾

东风日产和华为的这次合作,恰好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咱们先说说东风日产和天籁。

日产这个牌子,在中国老百姓心里是有口碑的,皮实耐用,省心。

天籁这款车,更是以舒适闻名,那个“移动大沙发”的外号可不是白叫的。

可以说,在造车的基本功上,比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校这些硬件方面,日产是绝对的行家。

但是,要让它自己从头开始去研发一套能跟华为、小米这些科技公司媲美的智能系统,那可就太难了,不仅要投入天文数字的研发费用,还得花上好几年时间,最后搞出来的东西还不一定好用。

再看华为这边,它的鸿蒙系统现在可是大名鼎鼎。

鸿蒙最厉害的地方,不仅仅是系统本身运行流畅,更在于它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生态”。

天籁搭载鸿蒙系统,16万起重塑油车智能,油车新希望-有驾

啥叫生态?

通俗点说,就是能把你手上的华为手机、手表、平板电脑等等设备,和你的汽车无缝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出门前在手机上查好了导航路线,等你坐进车里,甚至都不用你动手,导航信息就自动出现在车的大屏幕上了。

你在手机上听着歌,一上车,音乐就自动通过车上的音响接着播放。

这种无缝衔接的体验,是那些孤立的车机系统根本没法比的。

问界汽车的成功,已经充分证明了鸿蒙座舱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这么一看,日产和华为的合作,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一个是有着深厚造车功底的“老师傅”,一个是有着顶级智能科技的“最强大脑”。

日产负责把车身、动力这些“身体”的部分做到最好,华为则负责为这台车装上一个聪明、反应快、功能强大的“大脑”。

天籁搭载鸿蒙系统,16万起重塑油车智能,油车新希望-有驾

而且据了解,这次给天籁装的还是“满血版”的鸿蒙座舱5.0,没有任何功能上的阉割,这就保证了天籁的智能体验,能和几十万的高端新能源车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这种合作,对日产来说,省去了巨大的研发成本和时间,快速弥补了自身的短板;对华为来说,则让鸿蒙系统进入了更广阔的燃油车市场,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合,互利共赢。

当然,光有内在还不够,这次的新款天籁在外观上也下了功夫。

为了配得上这颗聪明的“芯”,东风日产给它换了一张更具科技感的“脸”。

车头的进气格栅变得更大更黑,还加上了现在最流行的贯穿式LED日行灯,连车标都能发光,晚上开出去,辨识度非常高。

整个车看起来,既保留了燃油车的稳重感,又增添了许多新能源车的未来感和时尚感。

这种设计上的改变,说明传统车企也开始认真倾听年轻消费者的声音,主动去迎合大家审美的变化了。

那么,这台装上了鸿蒙系统的天籁,对我们普通消费者和整个汽车市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天籁搭载鸿蒙系统,16万起重塑油车智能,油车新希望-有驾

首先,对我们买车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它打破了一个固有的观念,那就是“想要智能就必须买电车”。

现在,你完全可以选择一台没有里程焦虑、技术成熟可靠的燃油车,同时享受到最顶级的智能座舱体验。

更关键的是,传闻这款车的价格可能会定在16万到18万这个区间,这个价格在B级轿车里非常有竞争力。

它让“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更理想的选择。

其次,对整个汽车行业,尤其是其他的合资品牌,比如丰田、本田、大众等,天籁的这次尝试无疑提供了一个范本。

这些品牌同样面临着智能化不足的困境,它们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模式,选择与中国优秀的科技企业合作,而不是固守着自己那套已经落后的车机系统。

这不仅能迅速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是对中国科技实力的一种认可。

可以预见,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传统车企+中国科技”的组合出现。

这标志着燃油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再是单纯比拼发动机和变速箱,智能化的水平同样成为了衡量一辆车好坏的重要标准。

这股由中国科技力量引领的浪潮,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