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零跑朱总因为300多万被“限高”三天的新闻,我第一反应不是同情,也不是嘲笑,而是有一种看荒诞剧的狂喜。
这事儿太魔幻了,太有行为艺术那味儿了。
一个身家百亿,天天在发布会上喊着要掀桌子、要重塑行业格局的车企大佬,因为一笔区区361万的款子,喜提“老赖”体验卡三天。这感觉就像什么呢?就像一个正在渡劫飞升的修仙大能,眼看九天玄雷都扛过去了,马上就要成仙了,结果被告知,脚下踩的这片云,是租来的,而且忘了续费。
然后“天道物业”直接把他WiFi给掐了,还贴了个条:禁止一切御剑飞行等高消费行为。
三体人看了都得当场气活过来,这算什么降维打击?这是程序正义的无差别铁拳。
我们来解构一下这件事的内核。361万,对于今天的零跑,多吗?不多。对于朱江明本人,更是毛毛雨。那为什么会出这种事?零跑官方的回应很标准,钱早就付了,是车辆过户的细节没搞定。朱总自己的回应更艺术,什么“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格局一下就打开了。
是是是,你们都对。但问题的关键根本不在这。
关键在于,这件事就像一个放大镜,把当下所有新势力车企,乃至整个中国汽车圈的真实状态,照得一清二楚。
什么状态?
癫狂。
一种杀红了眼,只顾着往前冲,完全忘了看脚下的癫狂。
现在的车圈,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也不是什么淘汰赛,它就是一个大型的黑暗森林修罗场。每个人都默认,其他人都是敌人,唯一的生存法则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所以我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价格战打到骨折,看到了技术名词满天飞,看到了老板们亲自下场互撕,连公关稿都写得跟檄文一样。
所有人都在拼命地“整活儿”,都在秀肌肉,都在表演一种“我很强,我还能打”的姿态。
零跑就是其中的典中典。C10、C16,价格屠夫,配置拉满,主打一个“我不赚钱,就是交个朋友,顺便把你家给偷了”。这种掀桌子式的打法,效果拔群,但也把自己的精神状态推到了一个极限。
我作为一个经历过创业公司混乱期的中年人,太懂这种感觉了。当你所有的精力,所有的资源,都聚焦在“打赢那场该死的战争”上时,你公司的内部管理,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压缩毛巾。平时看着没事,一个小小的东西,一遇到法律或者舆论的水,哗一下就给你膨胀成一个洗脚盆那么大的烂摊子。
这次的“限高”风波,就是那盆水。它暴露出,零跑这台高速飞奔的战车,后勤部门可能还在用算盘。签合同的、打款的、办过户的,中间任何一个环节的某个螺丝钉松了,都会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来一记背刺。
这他妈才叫新势力造车啊!充满了草莽英雄的气息,也充满了随时可能暴雷的不确定性。
讲真,我最近看那个《庆余年2》,发现里面的权谋斗争,跟现在车企斗法比起来,简直是过家家。
所以朱总的回应才那么有意思,他说“暴露了团队的一些不足”。这话说得非常艺术,换成大白话就是:“坏了菜了,家里真有一头牛,还忘了喂草。”而他说“更加坚定了对零跑的信心”,这句话就更玄学了。这是一种典型的“品牌玄学”护体。就像你爱上一个人,连TA的缺点你都觉得是萌点。一个公司也是一样,当它处于上升期时,所有的失误,都可以被解读为“不拘小节”、“专注大事”。
但话说回来,这恰恰证明了零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产品和价格战上,这种糙汉子精神,有时候还挺圈粉的。至少比那些天天跟你聊情怀、聊梦想,结果车子连门把手都做不明白的要强。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一个300万的合同纠纷比喻成渡劫心魔,是不是有点太看得起它了。但你仔细想想,又好像没毛病。对于一个公众公司的创始人来说,这种因为低级失误导致的负面,其杀伤力远比亏损10个亿要大。亏10个亿,那是战略性亏损,是为未来投资。但因为300万被限高,这是管理问题,是能力问题,是会让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行业对“技术”的盲目崇拜和对“管理”的集体性忽视。
大家都觉得,自动驾驶是未来,智能座舱是未来,800V高压平台是未来。没错,这些都是。但决定你能不能活到未来的,往往不是你的技术有多牛逼,而是你的法务合同有没有漏洞,你的财务流程是不是清晰,你答应给合作伙伴的73台车,到底过户了没有。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练就了一身金钟罩铁布衫,结果出门被香蕉皮滑倒摔死了。
你说这荒诞不荒诞?
所以最后朱总被限高这事儿,是坏事吗?不,这是勋章。这说明他真的在战场一线,在炮火中狂奔,而不是在恒温恒湿的办公室里喝茶。只有死人,才不会犯错。当你的老板因为忘了缴水电费而被物业贴条的时候,你反而应该感到安心,因为这证明他把所有的钱,都拿去买最好的武器弹药了。
就问你怕不怕?反正同行看了,腿肚子都得转筋。一个连自己CEO都能“祭天”的公司,在价格战上,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干的?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