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号称史上最严的电动车新国标正式落地,老款车型一夜之间成了“绝版”,按理说,雅迪、爱玛们的新款应该霸屏街头才对。 但诡异的是,跑遍大街小巷,新款影子都没见着,问就是“11月再说”。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难道是集体摆烂,想玩一出“拖字诀”? 说白了,四个字:有苦难言!
首先,原材料这关就不好过。 新国标对电动车的防火性能要求那是杠杠的,以前那种便宜塑料直接pass,得用上阻燃ABS塑料、陶瓷化硅橡胶这些高大上的玩意儿。
问题是,这些材料现在产能跟不上啊! 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大批量生产,臣妾做不到啊!
用进口的?或者用铝镁合金?成本蹭蹭往上涨,到时候车价也得跟着飞起。 其次,认证流程卡脖子。
电动车配置大变样,就得重新做认证。 想想市面上几百个品牌,认证企业那点人手,加班加点也忙不过来。
听说光是整车防火、防篡改的测试报告,就能把人给整崩溃。 没拿到“准生证”,谁敢贸然开工?万一生产出来不合格,那不就砸手里了吗? 再者,厂家和商家现在最要紧的是啥?是清库存!
新国标是落地了,但老款车还有三个月“缓刑期”,到12月1号彻底game over。 这两个多月,那就是最后的狂欢。
谁也不想眼睁睁看着手里的旧款车变成一堆废铁。 这时候推出新款,那不是自己砸自己饭碗吗?所以啊,能拖就拖,先让旧款车回回血再说。
最后,也是最扎心的,新款电动车价格涨了,但升级不明显。 600到700块,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但问题是,除了更安全,速度还是被限制得死死的。 消费者又不傻,没看到实实在在的提升,谁愿意掏这个冤枉钱?厂家心里也犯嘀咕,干脆先按兵不动,看看市场反应再说。
说不定还能憋个大招,比如雅迪搞的超级快充、碳纤维车架啥的,到时候一鸣惊人。 这年头,挣钱不容易,电动车厂家也得精打细算。
新国标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说实话,电动车行业这波操作,像极了职场中那些“deadline战士”。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易交卷。
一方面是迫于无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但话说回来,消费者也不是傻子,最终买单的还是产品本身的价值。
如果只是换个壳子,涨点价格,恐怕很难让人心甘情愿掏腰包。 那么,问题来了,你是愿意等等新款电动车,还是趁着现在赶紧淘一辆便宜的老款呢?又或者,你会选择其他的出行方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