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起,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管理新规将全面落地,涉及车辆资质、安全标准、停放充电等关键环节。政策不仅强化了安全监管,更明确4类车辆禁止上路,违规者将面临扣车、罚款甚至拘留。若家中车辆属于以下类型,建议尽快处理,避免损失扩大。
一、政策核心:安全升级与市场规范
此次新政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为核心,同步实施锂电池、充电器3C认证管理,并收紧非标车过渡期政策。新政目标直指消除安全隐患,例如:
锂电池强制认证:11月1日起,未获3C认证的锂电池和充电器禁止流通,从源头杜绝劣质电池引发的自燃事故。
新国标全面实施:旧国标车(2018版)停止销售,整车质量、尺寸、防篡改等标准全面收紧,例如铅酸电池车重量上限放宽至63kg,但电机功率仍限制在400W以内。
北斗定位普及:经营性用途车辆(如外卖配送车)必须加装北斗定位模块,普通家用车可自主选择,但需确保“一车一池一充一码”。
二、4类车辆11月1日起禁行,再骑必扣车
超标电动车
时速超25km/h、电机功率超400W、电池电压超48V的车辆均属超标车。部分地区过渡期已结束(如河南郑州延长至2026年,多数地区11月截止),违规上路将扣车并罚款。
未备案的非标三四轮车(“老头乐”)
无机动车号牌、未纳入地方备案目录的低速三四轮车,自11月1日起禁止通行。多地明确将其按“机动车无牌上路”查处,扣车且最高罚款2000元。
非法改装车
私自解速、更换大功率电池、加装遮阳伞等行为均属违规。新政要求恢复原厂配置,拒不整改者扣车并罚款,情节严重者可吊销驾照。
未登记上牌的合规车
即使是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或摩托车,若未悬挂正式号牌(绿牌/蓝牌/黄牌),11月1日后禁止上路。未上牌车辆按“无证驾驶”处理,最高罚款200元。
三、紧急处理指南:3步化解风险
淘汰超标车
参与以旧换新政策,多地提供补贴(如辽宁铅酸电池车补600元/台,广州换购1500元以上新车补500元)。需携带旧车至指定回收点拆解,换取购车凭证。
备案非标三四轮车
部分城市开放过渡期备案(如山西陵川县要求9月30日前登记),11月1日后未备案车辆禁止上路。建议尽快咨询当地交管部门,确认是否可补办手续。
合规购车与上牌
新国标车:认准3C认证、工信部公告车型,核对合格证与车架号,避免购买小作坊“清仓车”。
摩托车类:确认车辆在工信部目录内,考取对应驾照(D/E/F照),完成保险和上牌流程。
四、新政背后的民生深意
政策收紧并非“一刀切”,而是通过技术升级和规范管理,降低交通事故与火灾风险。例如:
充电安全:禁止电池进楼、私拉电线充电,推动公共充电桩普及,减少火灾隐患。
老年群体关怀:放宽新国标车载人年龄至16周岁,优化脚踏功能设计,兼顾便利与安全。
结语:合规出行,守护安全
11月1日是政策执行的最后期限,车主需立即行动:自查车辆资质、处理违规车辆、规划合规出行。安全无小事,每一次规范操作都是对生命的负责。若您已顺利完成换购或上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验;若有疑问,也可留言咨询,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