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买300万豪车,被扣2万定金,这合理吗?

最近,一件发生在二手车交易市场里的纠纷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事情是这样的,杭州一位从事二手豪车生意的施老板,在帮客户寻找一辆价值三百万元的兰博基尼越野车时,因为实际车况与中介的描述严重不符而放弃了购买,但之前支付的五万元费用却被对方扣下了两万元。

这笔钱到底该不该扣,中介的行为是否合理,这其中又反映了二手车交易中哪些需要我们普通人警惕的问题,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

拒买300万豪车,被扣2万定金,这合理吗?-有驾

事情的主人公施老板,在杭州汽车城经营着一家名车馆,可以说是二手车行业的资深人士。

前段时间,他的一位客户想买一辆车况好的兰博基尼Urus S,具体要求是2023年的车,行驶里程在一万四千到一万五千公里之间。

施老板通过行内渠道,联系到了一位名叫小明的中介。

小明很快就提供了一台号称符合所有要求的车源,报价为三百万元。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车商,施老板从一开始就表现得非常谨慎。

为了表示购买的诚意,他先向小明支付了五千元。

拒买300万豪车,被扣2万定金,这合理吗?-有驾

同时,为了避免后续产生纠纷,他特意通过文字聊天的方式,向小明明确了两个核心的购车前提:第一,这笔钱是“意向金”,而不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定金”;第二,车辆必须通过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检测,车况评级要达到“S”级,并且全车只允许有一处补漆。

对于这些条件,中介小明当时都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并口头保证说这辆车没有钣金修复,只有一处补漆。

然而,就在这个初步环节,一个细节上的差异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施老板明确表示自己支付的是“意向金”,但在小明后来提供的收款凭证上,这笔钱却被写成了“定金”。

这两个词虽然听起来差不多,但在法律意义上却有天壤之别。

“意向金”通常被看作是预付款或订金,如果最终因为卖方的原因,比如车辆信息不实导致交易失败,买方是有权要求全额退还的。

拒买300万豪车,被扣2万定金,这合理吗?-有驾

而“定金”则适用“定金罚则”,即如果买方违约不买,定金将被没收;如果卖方违约不卖,则需要双倍返还定金。

中介这个看似不经意的改动,实际上在无形中加重了买方的责任。

虽然对这个细节心存疑虑,但为了能尽快帮客户拿到车,施老板还是决定继续推进交易。

紧接着,中介小明又介绍了另一位名叫易先生的人。

这时施老板才明白,原来小明也只是个中间人,这位易先生才是更上一级的中介。

易先生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先将总费用补足到五万元,才能安排与车主见面并进行实地验车。

拒买300万豪车,被扣2万定金,这合理吗?-有驾

在二手车,尤其是异地大额交易中,这种未见实车就要求支付大额费用的做法,本身就带有不小的风险。

但无奈之下,施老板还是按对方要求,补交了四万五千元。

钱款到账后,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那位易先生才在聊天中不经意地透露,这辆兰博基尼的车门其实做过钣金喷漆,并声称用仪器检测出的漆面厚度数值“会在一千左右”。

这个信息让施老板心头一紧。

在汽车行业内,漆面厚度是判断车辆是否有过事故修复的重要指标。

拒买300万豪车,被扣2万定金,这合理吗?-有驾

原厂车漆的厚度通常在一百到两百微米之间,即便是后期单纯的补漆,数值也大多在五百微米以下。

一旦数值达到一千,就意味着这块漆面底下不只是油漆,还刮了相当厚度的腻子,这表明车辆的金属车身曾经发生过变形,是经过钣金敲打修复的。

这与最初小明承诺的“只有补漆,没有钣金”完全是两码事。

为了弄清真相,八月二十六号中午,施老板带着自己聘请的第三方验车机构工作人员,按照中介的指引,前往江苏宜兴对车辆进行实地检测。

检测结果令人震惊,当专业的检测仪器接触到车门时,屏幕上显示的数值远远超出了之前“一千左右”的说法,最高处达到了三千多。

这个数字意味着,这辆车曾经受过的损伤不小,修复时使用了非常厚的腻子来填平,已经属于重大钣金修复的范畴了。

拒买300万豪车,被扣2万定金,这合理吗?-有驾

这样的车况,与施老板客户要求的精品车况相去甚远。

面对这样的检测结果,施老板的客户当场就决定放弃购买,这是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会做出的正常选择。

花三百万元买一辆准新豪车,结果却是一辆有过严重损伤修复的车辆,这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交易因此告吹,责任明显在于中介方未能提供与承诺相符的车辆。

于是,施老板立即联系了中介小明和易先生,要求全额退还自己支付的五万元。

然而,对方的反应却出人意料。

拒买300万豪车,被扣2万定金,这合理吗?-有驾

易先生通过小明传话,态度强硬且蛮横,表示“给他退三万,爱要不要吧”。

这种处理方式显然是毫无道理的。

明明是由于中介隐瞒和虚报车况导致交易失败,现在却反过来要扣除买方两万元的费用。

施老板自然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当记者介入协调时,中介小明的态度也变得十分强硬,声称既然事情被曝光了,那么一分钱也退不了了。

而那位关键人物易先生的电话,则始终处于无法接通的状态。

拒买300万豪车,被扣2万定金,这合理吗?-有驾

这起事件,从表面上看是一起简单的买卖纠纷,但它深刻地揭示了当前二手车市场,尤其是高端车领域中介链条的混乱现状。

像施老板这样专业的车商尚且会陷入这样的圈套,普通消费者面临的风险就更大了。

一些不良中介利用信息不对称,层层转包,上一手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美化、失真,他们故意隐瞒车辆的重大问题,先用低门槛的“意向金”吸引买家入局,再逐步加码,用高额的“定金”将买家套牢。

一旦买家在验车后发现问题要求退款,他们便会以各种理由克扣费用,仗着交易过程复杂、异地维权困难,赌的就是买家会为了避免麻烦而选择妥协,从而实现他们“空手套白狼”的目的。

目前,施老板已经表示,他已经委托律师团队,准备将收集到的所有证据提交给法院,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他的坚持,不仅仅是为了追回被无理扣除的两万元钱,更是对行业内这种不诚信、不负责任行为的一次有力回击。

这件事也给广大消费者敲响了警钟,在进行任何大额交易时,对于合同或协议中的每一个字眼,尤其是“定金”与“订金”或“意向金”的区别,都必须高度警惕。

同时,所有关于交易商品的关键信息和卖方承诺,都务必要求对方以书面形式确认,并妥善保存所有聊天记录、转账凭证,这才是当纠纷发生时,保护我们自身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一个健康、透明的市场环境,需要监管的完善,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参与者都提高警惕,并敢于对不法行为说“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