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这几年算是被“盘”得够多,从纯小白到老司机,谁还没被续航焦虑、充电难题折腾过。但要说最近这波“放电赚钱”的新路子,估计很多人心里都直嘀咕:买个车还能变成“电力银行”?家里电动车不光不用掏电费,还能月月给你赚零花钱?这事要不是专家站出来背书,搞不好真当段子看了——但偏偏,人家这回是玩真的。
先说清楚,电动车当“电力银行”,靠的是一种很新鲜的技术——车网互动,简称V2G。意思很直白:你的车不仅能从电网“吃电”,还能在电网需要的时候,把电吐回去。这就像家门口的小卖部,白天进货,晚上高峰期卖出去,赚的就是进销差价。同样一辆车,平时在低谷时便宜充电,遇到电价蹿高、大家都缺电的时候,把车里电卖给电网,这电价一翻倍就是家里的“现金奶牛”。
别说,这事还真有专家给算过账。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个李立理副所长,直接放话:到2030年前,中国这种能常态放电的车,年销量能破千万,玩法说不定会像光伏那样火遍全中国。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也不甘落后,说以后电动车不仅免费充电,连买车的钱都能靠这副业慢慢赚回来。
账咋算的呢?就拿上海举个例子,深夜充电的时候,电价一度大概三毛钱,而白天高峰能卖到八毛。一辆续航500公里的车,电池70度电,深夜充满才花21元。高峰时段能放出50度电,一度电八毛拿下来就是40元,单次净赚19块。如果你每个月这么操作20次,一年下来能赚4560元。再极致点,电池有三千循环寿命,一年开2万公里顶多用掉40次循环,剩下的大部分循环都可以用来“放电赚电”。合计下来,一块电池副业能帮你把车价赚回大半。
当然,你可能好奇,这种“副业车”现在到底在哪能试水?目前国内已经有9个城市入列国家试点,比如北上广深这些老牌先行区。深圳比亚迪秦PLUS EV车主已经能靠放电,每单次拿到30元,每个月就能赚600元。广州市、合肥市,也把这种玩法搬进小区,让整个社区几百辆车就是一个小型电厂,高峰期靠大家“出电”顶上。
那中国为啥能这么快上规模?简单说三个原因:第一,全国电动车保有量摆在那——3600多万辆,还在猛增,这“底盘”大到让国外羡慕。第二,政策杠杠的,国家和地方双管齐下,不仅定规则还给补贴。深圳、广州都在给你装放电桩搞补贴。第三,产业链基本拉齐,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特来电的双向充放电桩,华为的车联网,大家在这条新路线上咬得死紧,技术升级的速度和光伏当年差不多,一步步吃下“技术降本”红利。
至于车企那边,比起抢销量,这回都变身技术推手,纷纷挖坑造景。有的当“技术宅”,比如宝马,在展会上直接丢出能工业用电的高级充放电桩,说是一步到位满足各种家庭场景。雷诺、三菱这些老牌也挤进来,跟能源公司一起推“加油站+电力交易”新业态,用户加油时还能顺带“卖电”。
国内车企更扎实,落地场景全方位开花。比亚迪自家电池专门为了V2G升级,参与深圳电网调峰,号称千辆车一呼百应,瞬间能顶小水电站输出功率。蔚来读着数据做社群,造了两千个换电站,把用不到的旧电池拿来做“储能电厂”,用户换电能分收益。广汽埃安直接把双向充电桩标配进新车,买车送设备,用户一键上线南方电网赚钱平台。
新兴品牌也没闲着,各种社区活动轮番上阵。理想汽车发起了V2G体验官活动,首批车主免费安装双向充电桩,帮优化算法。小鹏则把赚的钱直接让大家在保养券、充电权益里花,算是把用户从自家社区带到线下站,连带提升黏性。
但别以为这事就能一路狂飙,三个“大门”还堵着。第一是成本门槛,一套双向充电桩现在要1.5到2万元,远高于普通充电桩,不过行业预估,2027年能把成本压到五千元以内,政策补贴再砍一半。第二是标准门,电动车品牌协议不统一就像“不同手机无法共享充电宝”,国家电网已经牵头做统一标准,打算2026年全国新车都要兼容这个协议,车企也成立了联盟“统一口径”,和当年手机充电器接口大战有几分神似。第三是信任门,大家最怕频繁放电伤电池。实验数据证明,科学调度下,电池寿命影响不到5%,比亚迪的新电池经1500次循环后还剩下85%的容量,而且车企纷纷加码,买了V2G车就送质保15年,电池放电没后顾之忧。
如果这三重门真能全破,2030年电动车主的生活可能完全不一样,家里车变成移动电站,每年赚个一万多不在话下。高峰期电网不用拉闸限电,电动车随时顶上,城市里的新能源(风电、太阳能)也不愁没人消化掉,都靠电动车“吃”,晚上再吐出来。甚至,家庭配光伏板,白天太阳能给车充电,晚上高价卖电,可以做到电费不花钱,甚至倒赚。
细琢磨,这玩法还真有点“能源民主化”的影子,过去买车光花钱,现在家里的车还能帮你赚钱,电网公司再也不是一家独大,每个车主都是小电厂老板。试想,哪天你早上起床,手机推送告诉你昨晚爱车在楼下帮电网“打零工”赚了25块钱,你刚好买杯咖啡犒劳下自己。
这一切的门槛,可能只是一套便宜好用的双向充电桩,一套接入统一协议的系统,再加点用户愿意尝鲜的心。电动车这条新路,短短几年内就从补贴刺激、销量大战走到了能源交易、全民参与。不管你信不信,V2G已经在一点点吞噬原来高高在上的电力行业,而电动车也不再只是上下班路上载人送货的家用跑腿小能手。
以后你买车,不光要问空间、安全,还得问一句:这车能赚钱不?能接入车网互动不?能帮我家电费做“减法”不?对于电网公司、本地政府、社区物业,这也不是猛踩电力“红线”,而是全民共赢的新局。从当年电动车“充电贵跑得远”到现在“放电赚钱电力自由”,这才算进了新时代的门槛。
一场新路子开头难,一旦迈过去,钱和技术自然就涌进来了。车企有动力,用户有场景,政策有补贴,产业链齐全。中国之前能造光伏板卖全世界,现在能不能把电动车“能源银行”也做成国货之光?这场还在悄悄蔓延的革新,刚刚起步,没准哪天你家车成了社区用电“托底王”,把买车的钱赚了回来,顺带多几杯免费的咖啡钱。
一切才刚刚开始,谁说买电动车只能花钱?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