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为啥死磕智界?看完这几点你就懂了
最近跟几个做汽车媒体的老伙计喝茶,聊到华为的汽车布局,大家都绕不开一个话题——智界。有人问:“华为现在有问界、尊界、享界,咋还非得死磕智界?”我琢磨了下,这事儿还真没那么简单。
咱先把时间拨回去年底,华为正式宣布“5界”品牌矩阵的时候,很多人还没太在意。但仔细看这五个品牌的定位,会发现智界的位置特别“微妙”——它是唯一同时覆盖轿车和轿跑SUV的品类。打个比方,就像下围棋时中间的“天王山”,占了这儿,上下左右的棋路都能活泛;要是丢了,整盘棋的气儿都得弱三分。
先说说市场现状。现在买新能源车的人,要么冲着大空间SUV,要么盯着轿跑两门车?不对,等下,实际数据更实在。上个月乘联会刚出的报告里,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轿车销量占了整个市场的48%,轿跑SUV虽然总量不大,但增速有35%,这两块加起来差不多能顶半边天。再看竞品,小米SU7一上市就爆单,首月订单破10万;特斯拉Model 3/Y更是常年霸榜轿车销量榜前十。这两家基本把“年轻化、运动化、科技感”的标签占得差不多了。
这时候再看华为的布局:问界主攻中大型SUV,直接对标宝马X5、奔驰GLE这类“豪华选手”;尊界和享界往上走,瞄准的是百万级超大型轿车,跟劳斯莱斯、宾利抢市场;剩下的轿车和轿跑SUV这块,总不能留白吧?要知道,现在年轻人买车,既要颜值又要实用,轿跑SUV的低趴线条+大溜背设计,刚好戳中这部分需求。要是智界没做起来,华为在20-40万价格带的轿车市场就得“断档”,用户想买华为的轿跑SUV,只能去选小米或者特斯拉——这搁谁身上能舒服?
上个月我去深圳南山区的智界体验中心转了转,销售小哥跟我吐槽:“最近来看车的90后特别多,不少人开口就问‘跟小米SU7比咋样’。”他指着展车说:“咱们智界的底盘调校是华为跟保时捷工程团队一起弄的,过弯侧倾比Model 3小;智能座舱用了最新的鸿蒙4.0,语音响应比我朋友的SU7快半秒。”说白了,华为不是没技术,是需要一个能把这些技术“打包展示”的载体,而智界就是那个最合适的“窗口”。
还有个细节挺有意思。前两周参加汽车论坛,某新势力高管私下聊:“华为现在做车,跟当年做手机有点像——先靠Mate系列站稳高端,再用nova系列覆盖中端,最后用荣耀打性价比。汽车这边,问界是‘Mate’,尊界是‘折叠屏’,智界就是‘nova’,得把年轻用户的心先拢住。”这话听着扎心,但确实在理。
说到底,智界对华为的意义,远不止“多卖几台车”。它是在新能源汽车这场“持久战”里,华为必须守住的一块战略高地。要是这儿松了口,前面问界的SUV、后面尊界的超豪车,都有可能被竞品“包抄”。
你以为华为只是想卖车?错了。它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从智能驾驶到车机生态,从充电网络到售后服务,每一步都得踩准节奏。而智界,就是这盘棋里关键的“过河卒”,看似不起眼,却能一步一步拱到对方腹地。
最后说句实在的,现在新能源市场竞争跟打仗似的,谁也不敢说“稳赢”。但能看出来,华为对智界的重视程度,远超外界想象。至于能不能成?咱们不妨多等等看——毕竟,当年没人看好华为做手机,现在呢?
(数据来源:乘联会《2024年6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报告》、汽车之家2024年Q2新势力车型用户调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