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董事长朱华荣刚结束与某ICT巨头的密谈,对方撂下一句话:“资源管够! ”就在56天前,国务院国资委一纸批文,让长安汽车从军工集团二级单位跃升为央管一级企业。 注册资本200亿元,117家分子公司瞬间整合,新长安与一汽、东风并列汽车“国家队”。 资本布局同步重构:原“中国长安”更名为辰致科技专攻零部件,新集团整合长安整车业务,形成“前轮驱动整车,后轮支撑零件”的双引擎体系。
决策链条从此缩短50%。 以往重大战略需经军工集团和国资委双重审批,如今新长安直接拍板。 7月底的媒体沟通会上,朱华荣手握预算表宣布:“2030年前砸1000亿搞研发,全球挖500个顶尖专家。 ”资本子弹已上膛,200亿注册资本在央企车企中仅次于中国一汽,深蓝汽车CEO邓承浩透露:“我们3纳米芯片已量产装车,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特斯拉副总裁朱晓彤对此评价:“速度的本质不是匆忙,而是精准。 ”
技术战场分三路突进。 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剑指固态电池,2027年量产装车;智能化“北斗天枢”组建千人研发团,华为智驾团队全员入驻阿维塔总部;飞行汽车项目进入风洞测试,2025年试飞原型机。 阿维塔总裁陈卓在重庆基地宣布:“首款华为联合开发车型明年底上市,2030年前推17款新车。 ”深蓝L06搭载的全球首款3纳米车规级座舱芯片,算力达到508TOPS,超越新势力旗舰机型两倍。
三大品牌各自冲锋。 豪华电动品牌阿维塔锁定高端市场,明年扩建700家全球门店;深蓝汽车主攻技术普惠,S07车型搭载华为高阶智驾杀入20万价格带;长安启源加速覆盖家庭用户,下半年连推三款新车。 供应链体系正发生质变:辰致科技联合半导体龙头研发下一代功率芯片,长安启源执行副总裁叶沛直言:“拒绝低质价格战,Q07激光版要重新定义性价比。 ”雷军在社交平台连夜发声:“小米愿与长安同行! ”
全球化布局同步起跑。 “海纳百川计划”将战场划为五大战区:东南亚依托泰国罗勇工厂辐射东盟,中东非试点本地化组装,欧洲研发中心落地慕尼黑。 新长安的出海目标明确:2030年海外销量占比超30%,相当于每卖出三辆车就有一辆驶向全球。 7月销量数据显示,当月新能源车销售7.9万辆,同比增长73%。 深蓝S07在沙特上市三天订单破万,中东经销商紧急追加空运配额。
生产体系正被重构。 长安重庆工厂采用航天级卫星定位装配技术,焊装误差控制在0.05毫米;合肥基地建成全自动电池生产线,每2.8秒下线一块电池包。 阿维塔智能座舱引入多模态大模型,语音响应速度达到700毫秒,比行业平均快三倍。 辰致科技最新研发的微核脉冲加热技术,让-30℃环境电池充电效率提升50%。 这些技术正在申请342项全球专利。
行业规则被重新书写。 当新势力还在为盈亏平衡挣扎时,长安启源A06轿车直接标配城市领航系统。 深蓝汽车与家电巨头海尔共建“车家互联”生态,回家前提前开启空调成为基础功能。 朱华荣在内部会议定调:“不要盯着后视镜,要看驾驶舱里的创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指出,央企车企2023年研发强度达4.2%,高出行业均值1.8个百分点。
资本与实体正在融合。 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向新长安注资30亿元,中国银行授信额度突破500亿元。 这些资金正变成实体战斗力:合肥智能工厂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760台,比特斯拉上海工厂高21%。 刚刚投产的辰致南京研究院,三年内将聚集2000名工程师。 7月29日挂牌仪式上,十二家供应链企业现场签约,合同金额锁定170亿元。
掌声在重庆总部回荡。 朱华荣宣布新目标时竖起三根手指:“2030年销量500万辆,新能源占六成,海外占三成。 ”会议室大屏实时跳动着全球订单数据:阿维塔在德国预售量突破产能红线,长安启源Q07激光版盲订破三万单。 德国《汽车周刊》主编在现场发出报道:“中国速度正在重写百年汽车史。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