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首次反向收购德国工厂!奇瑞大众谈判进入倒计时

中国车企首次反向收购德国工厂!奇瑞大众谈判进入倒计时

中国车企首次反向收购德国工厂!奇瑞大众谈判进入倒计时-有驾

当德国制造遇上中国速度,历史正在被改写。 最新消息显示,奇瑞与大众关于收购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工厂的谈判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这桩价值3亿欧元的交易一旦达成,将成为中国车企首次在德国汽车工业核心区插上红旗。

一、反向收购背后的战略棋局

大众奥斯纳布吕克工厂的困境,像一面镜子照出传统车企的转型阵痛。这座仅生产T-Roc敞篷版的工厂,2027年就将停摆,2300名工人面临失业危机。而大众集团去年净利润暴跌63.8%的财报,更让这场自救显得迫在眉睫。

奇瑞的出手堪称精准卡位。通过收购这座即将停摆的工厂,既能省去在德国新建工厂的繁琐审批,又能直接接收熟练工人和成熟设备。更关键的是,德国生产的汽车贴上"Made in Germany"标签后,能直接绕过欧盟最高45.3%的反补贴关税。这种"借船出海"的策略,比当年日系车企进军美国时还要高明。

二、Lepas品牌的欧洲闪电战

中国车企首次反向收购德国工厂!奇瑞大众谈判进入倒计时-有驾

奇瑞新推出的Lepas品牌,被外界视为打入欧洲市场的秘密武器。这个融合"跨越"与"激情"的新品牌,计划在德国工厂生产三款SUV车型,涵盖燃油、插混和纯电三种动力。其中定位中端的L8车型,直接对标大众途观,售价却可能便宜30%。

更值得玩味的是生产布局。奇瑞在西班牙的组装厂负责入门车型,德国工厂主攻中高端市场,这种"南欧组装+德国制造"的双基地模式,既利用了南欧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又吃透了德国制造的品牌溢价。就像特斯拉上海工厂带动中国供应链升级,奇瑞的欧洲布局也在重构当地汽车产业生态。

三、暗流涌动的收购博弈

看似双赢的交易背后暗藏玄机。德国军工巨头莱茵金属对这座工厂虎视眈眈,想改造成装甲车生产线;德国工会对裁员零容忍的态度,让任何投资者都如履薄冰;欧盟要求的"非中国零部件超50%"规定,更让供应链本地化成为必修课。

奇瑞早有应对之策。在西班牙工厂,他们通过采购韩国电池将本地化率提到50%,这次在德国可能会复制这个模式。更绝的是计划年底前在德国签约100家经销商,这种"工厂未动,渠道先行"的打法,显示出中国车企成熟的海外操盘能力。

四、改写规则的全球汽车业

中国车企首次反向收购德国工厂!奇瑞大众谈判进入倒计时-有驾

这场收购的本质,是汽车产业话语权的交接仪式。当奇瑞把实验室里能量密度402Wh/kg的固态电池、续航破纪录的混动技术带进德国工厂,实际是在用中国创新重新定义德国制造。反观大众,出售工厂虽能解燃眉之急,却可能被诟病为"变卖祖产"。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商业模式。奇瑞在俄罗斯、巴西等地验证过的CKD(全散件组装)模式,正在欧洲快速复制。这种"中国技术+本地生产"的新范式,比单纯出口整车更具穿透力。就像当年iPhone重塑手机产业链,中国车企正在汽车领域上演相同剧情。

这场收购风暴的核心,早已超越商业范畴。 当德国工人开始为中国品牌拧螺丝,当"德国制造"标签背后流淌着中国技术,全球汽车产业的权力地图正在被重新绘制。奇瑞能否在2025年底前完成这场历史性跨越?答案或许就藏在谈判桌上的某个细节里。

(注:文中数据及事实综合自公开报道,具体交易进展以官方披露为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