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摩托车圈里头有个事儿,让不少车友感觉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这事儿的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本田,具体来说,是他们家踏板摩托里的“老大哥”——Forza 750。
前段时间,本田在欧洲那边发布了所谓的2026款Forza 750,消息一传到国内,大伙儿都挺期待的,毕竟这可是旗舰车型,价格在国内卖到十二万多,每次更新换代,大家总盼着能有点新东西、新技术,让人眼前一亮。
可结果呢?
等大家伙儿凑过去一看,好家伙,这不就是换了个颜色嘛!
除了多了一个叫“珍珠眩光白”的新涂装,其他地方基本上是原封不动。
这一下,圈里就炸了锅,很多人都在问,本田这是在干嘛?
花这么多钱,就为了买个新颜色?
这新款,是不是还不如不更新呢?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事儿捋一捋,看看这台2026款的Forza 750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聊聊为什么大家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首先,咱们得明白Forza 750是个什么样的车。
它可不是咱们平时在街上看到的那种买菜小踏板,这家伙是本田踏板车产品线里的顶级型号,是用来撑门面的。
它的前身是很有名的“银翼600”和NC750D,算是继承了优良血统。
它的定位很特别,叫“GT运动踏板”,说白了,就是既有大踏板车的舒适和储物空间,让你跑长途不累,又有跨骑摩托车那样的动力和操控感,让你想撒野的时候也能玩得起来。
从2021年上市以来,它就一直是这个级别的标杆产品,性能好,质量稳定,口碑也一直不错。
正是因为它地位高、价格贵,所以大家对它的期望值自然也就特别高。
这就好比你花大价钱买了个最新款的旗舰手机,你肯定希望它在性能、拍照、屏幕各方面都有提升。
现在本田端上来的2026款,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一个白色车漆。
咱们仔仔细细地把配置表从头看到尾,会发现一个让人有点尴尬的事实:它跟现售的2025款几乎一模一样。
咱们从核心的动力部分说起。
发动机,还是那台我们非常熟悉的,从NC750平台上拿过来的卧式直列双缸水冷发动机,排量是745cc。
这台发动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转速的时候力气大,非常皮实耐用,而且还省油,技术非常成熟。
它的最大功率是43.1千瓦,这个数据在同级别里不算最顶尖,但绝对够用,而且动力输出非常平顺。
传动系统,依然是本田的看家本领——DCT双离合变速箱。
这个DCT变速箱确实是个好东西,它换挡比人都快,而且几乎感觉不到顿挫,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全自动的车来开,非常省心;如果你想自己控制换挡时机,切换到手动模式,它也能给你带来驾驶乐趣。
这套动力总成,客观地讲,是一套非常优秀、非常可靠的组合。
但问题在于,它和上一款,甚至上上一款,都没有任何变化。
再来看看车身和底盘。
车架用的是钢管菱形车架,配上铝合金的后摇臂,这种搭配能很好地保证车子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和过弯时的刚性。
悬挂系统更是用料十足,前面是41毫米的倒立式前叉,后面是Pro Link多连杆结构的单筒后减震,这套配置在过滤路面细碎颠簸和提供强大支撑力方面做得非常好,无论是市区代步还是跑山压弯,都能给你很强的信心。
但是,同样的问题,这套高级的悬挂,在2025款上也是一模一样的配置。
至于其他的配置,像是那块TFT全彩液晶大仪表、全车的LED灯光、方便的智能钥匙无钥匙启动系统,这些作为一台旗舰车该有的东西,它也都有。
可这些,也全都是我们已经熟悉的老面孔。
所以,绕了一大圈,结论就是,所谓的2026款更新,本质上就是在现有的车型基础上,给消费者多提供了一个白色的选项而已。
这就让很多人想不通了:为什么本田会这么做?
在现在这个竞争这么激烈的摩托车市场,这种“换个颜色就叫新款”的做法,是不是有点太不把消费者当回事了?
其实这背后,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这可能是日本企业一种比较保守的造车理念。
他们觉得一个产品平台既然已经经过了市场的长期检验,证明了它的可靠性和优秀,那就没有必要轻易去改动它。
在他们看来,“稳定”是压倒一切的。
Forza 750的这套平台确实很成熟,几乎挑不出什么大毛病。
所以从工程师的角度看,保持现状就是最好的选择,乱改反而可能画蛇添足。
但另一方面,时代确实变了,尤其是在我们中国市场。
现在国内的摩托车市场已经卷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简直就是神仙打架。
咱们的国产品牌,像是春风、钱江、无极这些,一个个都卯足了劲儿在技术和配置上搞创新。
你今天出一个带车机互联的,我明天就给你配上毫米波雷达;你用液晶仪表,我就直接上触摸大屏,还能语音控制;你的电控系统有几种模式,我的配置单能给你列出满满一页。
最关键的是,在价格上,国产品牌的优势太大了。
同样是七八百cc的大踏板,国产车型的配置可能比你高出一大截,价格却可能只有你的一半。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里,国内的消费者早就被“养”得非常精明了。
大家花十二万多块钱,买的不仅仅是一个可靠的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科技的体验感和产品的价值感。
大家希望自己买到的东西是与时俱进的,是能代表当下最新技术水平的。
本田这种做法,就好像在说:“我的品牌就值这个价,技术虽然没更新,但它还是本田。”这种依赖品牌光环的策略,在过去或许行得通,因为“本田之翼”的标志本身就是质量和可靠的保证。
但在今天,面对国产品牌的强势追赶和消费者日益成熟的消费观念,这种“挤牙膏”式的更新,就显得诚意非常不足了。
这不仅会让一直支持它的老车迷感到失望,也会让很多潜在的新用户在对比之后,把目光投向那些更具性价比、更愿意在产品上投入新技术的国产品牌。
所以,这次本田的操作,与其说是一次产品更新,不如说是一次对品牌号召力的傲慢考验,而这样的考验,在如今的中国市场,结果还真不好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