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7一个月卖掉20024台,哈弗大狗跌下神坛:方盒子市场这场混动革命,藏着多少人看不懂的门道
上个月在西北某个服务区,碰见一台钛7正给三台无人机同时充电。车主是个跑穿越线的老炮儿,聊起来才知道,他原本订的是哈弗大狗,提车前一周改了主意。理由挺直白——“油费省下来的钱,够多跑两趟敦煌”。
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钛7在10月份销量榜上悄没声地爬到了20024台,而那台曾经风光无两的哈弗大狗,数字停在了18875。看起来差距不大,但懂行的都明白,榜首易主这事儿,往往意味着整个游戏规则变了。
账本比情怀更诚实
开方盒子的人,多少都有点户外情结。但真扎进去会发现,大部分时间车子还是在城市里转悠。钛7那套DMO混动系统,综合续航能跑1200多公里,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6.5升左右。对比起来,大狗那台1.5T配7速双离合的组合,油耗数字大概在8.5升往上走。
一年跑两万公里,这个差距换算成加油站的票据,大概能差出四五千块。有人可能觉得这点钱不算什么,但架不住现在油价老在那儿飘着,每次加满都得多掏几十块的感觉,确实让人心里不太舒坦。
更关键的是那块电池能往外送电。露营地见过有人用钛7带的6千瓦外放电,炖了一锅羊肉还能给投影仪供电看球赛。这种事儿搁燃油车上,得专门配个发电机,噪音大不说,还得单独占地方。
纯电那些事,争议一直都在
iCAR V23上个月卖出去7000多台,看数字不算特别惊艳,但仔细琢磨会发现买家里年轻人特别多。纯电平台做方盒子,好处是电池能铺在底盘中间,重心压得低,过弯时车身姿态会稳当不少。800V快充这个配置,理论上10分钟能补个三百公里,实际使用中可能要打点折扣,但确实比慢充强太多。
只是续航这个老问题始终绕不开。500公里CLTC续航,换到冬天开暖风跑高速,能剩多少就不好说了。见过不少车主群里讨论这个,北方的朋友普遍比较犹豫,南方城市用户接受度倒是高一些。
坦克300那个Hi4-T版本,油耗能到9升多,豹5的纯电续航只有125公里。这两个数字放在越野车上或许还能接受,但要拿来当日常代步工具,多少有点尴尬。越野平台为了保护底盘,电池位置抬高了,能效优化起来确实费劲。
看不见的技术门槛
钛7那套纵置EHS电混系统,电机峰值功率200千瓦,配合那台1.5T发动机。越野时电机扭矩响应快,公路上发动机直驱更省油。这套逻辑听起来简单,实际开发难度不小,涉及到能量管理策略、齿轮箱设计、热管理系统一堆东西。
捷途旅行者从年销21万多跌到单月5000多台,除了市场竞争激烈,配置上的短板可能也是原因之一。辅助驾驶只到L1级别,车机系统的体验跟不上,现在年轻人对这些东西的要求确实越来越高。钛7全系标配NOA高速领航,虽然实际用得上的场景有限,但至少配置表上看起来不寒碜。
普拉多上个月卖了1800多台,数字不算亮眼,但这车的客户群体相当稳定。跟一些老普拉多车主聊过,他们认准的就是那套机械结构的可靠性,保值率能维持在68%左右。新能源方盒子的保值率普遍在45%上下,这个差距短期内估计很难抹平。
价格带正在重新洗牌
10万块能买到宝骏悦也,设计挺个性,上个月卖了3600多台。20万左右是钛7和哈弗大狗的主战场,占了整个细分市场六成销量。30万往上有豹8,月销不到1000台,但定位很明确,就是奔着高端越野去的。
这个价格梯度背后,其实对应着不同的用车需求。预算20万的买家,可能更在意设计有没有辨识度,续航能不能覆盖日常通勤,偶尔出趟远门别太折腾。至于极限越野能力,说实话用到的机会不多,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
仰望U8L月销400多台,能浮水能原地掉头,这些功能大部分人一年用不了一次,但愿意为此买单的人确实存在。小众车型只要把制造成本控制住,年销几百台照样能活得不错。
没人能精准预测未来
福特烈马新能源装了激光雷达,越野路径能提前规划,这个方向看起来挺有意思。行业里有说法认为,到2025年智能方盒子的渗透率能到40%,但实际情况谁也说不准,毕竟技术落地和用户接受度之间总会有些时间差。
捷途方盒子在中东市场做得不错,据说累计卖了33万台。针对当地地形优化了散热,还跟露营地合作搞了些配套服务。这个思路放在国内市场,或许也值得借鉴。
钛7这次登顶,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长期趋势,现在下定论太早。市场这东西,有时候一个产品周期就能翻天覆地。哈弗大狗要是能在动力系统上做些调整,把油耗降下来,重新抢回份额也不是没可能。
开车这么多年,见过太多起起落落。有时候觉得,技术路线选对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或许是能不能真正理解用户要什么。方盒子这个市场,故事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